去年中秋节,邻州正弄兵。
羽檄方四驰,酒觞难一倾。
今年当此日,往事久已平。
不但櫜弓矢,又复见丰登。
桂魄十分满,暮容千里晴。
节物向人好,江山入眼明。
群峰翠霭郁,静练秋光澄。
霜竹裂石响,焦桐号钟清。
嶪嶪高台上,飘飘欲云凌。
矫首宇宙宽,顾影尘滓轻。
今夕定何夕,此身非幻身。
谓言坐中客,不饮若为情。
去年中秋节,邻州正弄兵。
羽檄方四驰,酒觞难一倾。
今年当此日,往事久已平。
不但櫜弓矢,又复见丰登。
桂魄十分满,暮容千里晴。
节物向人好,江山入眼明。
群峰翠霭郁,静练秋光澄。
霜竹裂石响,焦桐号钟清。
嶪嶪高台上,飘飘欲云凌。
矫首宇宙宽,顾影尘滓轻。
今夕定何夕,此身非幻身。
谓言坐中客,不饮若为情。
这首宋诗《中秋登青原台》是郑作肃所作,以中秋节登高望远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战乱与现今和平的对比感受。首联回忆去年中秋邻州战事紧张,饮酒欢庆难以实现;颔联转至今年,战争已息,丰收在望,气氛大为改观。接着,诗人描绘了明亮的月色、晴朗的夜空和秋天的宁静景象,赞美自然之美。
颈联通过“霜竹裂石响”、“焦桐号钟清”等生动画面,展现出秋夜的清冷与高雅,而“嶪嶪高台上,飘飘欲云凌”则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迈之情。尾联诗人深感今夕不同于往昔,认识到生命的实感和超脱尘世的哲理,最后以疑问和感叹收束,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宋诗的意境深远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