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奉酬徐一之送菊》
《次韵奉酬徐一之送菊》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桂丛兰畹悄无哗,但有哀鸿天一涯。

节物更谁知白发,交情于此见黄花。

声名独立空秋际,香色平铺与露华。

南雅未收骚致意,骚人应欲补诗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fèngchóuzhīsòng
sòng / chénliáng

guìcónglánwǎnqiāohuádànyǒuāi鸿hóngtiān

jiégèngshuízhībáijiāoqíngjiànhuánghuā

shēngmíngkōngqiūxiāngpínghuá

nánwèishōusāozhìsāorényìngshī

注释
桂丛兰畹:桂树丛生之地,兰花盛开之处。
哀鸿:哀伤的鸿雁,比喻远离家乡或困境的人。
白发:指年老的象征,表示岁月流逝。
黄花:菊花,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
声名独立:名声独自树立,无人能及。
骚致:指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才情。
诗葩:诗歌中的精华,比喻卓越的创作。
翻译
桂花和兰花静静地开放,没有一丝声响,只有哀鸿在天边孤独地飞翔。
季节变换,谁能理解我已白发苍苍,唯有友情如菊花在此时绽放。
名声独自在秋天的清冷中显现,香气和色彩与露水共融。
南方的雅韵尚未完全收录我的情感,诗人或许想借此弥补诗歌的精华。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奉酬徐一之送菊》是陈傅良所作,通过对秋日桂丛兰畹的描绘,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桂丛兰畹悄无哗”展现了宁静而高洁的环境,只有孤独的哀鸿在天边回荡,增添了寂寥的气氛。"节物更谁知白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借秋景抒发人生无常。

"交情于此见黄花"则通过菊花象征坚贞的友情,即使岁月流转,友情依旧如黄花般鲜艳。接下来的“声名独立空秋际,香色平铺与露华”进一步赞美菊花的品格,它的名声与香气在秋天的清冷中独树一帜,与露水共存。

最后两句“南雅未收骚致意,骚人应欲补诗葩”,诗人借用“南雅”典故,表达对高雅文学传统的敬仰,同时暗示自己也有志于传承和丰富诗歌艺术,如同屈原那样用诗歌寄托情感和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菊花为载体,既表达了个人的感怀,又寓含了对友情和文学传统的深沉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贡院对雪以绝句代八行奉寄崔阁老

寓宿春闱岁欲除,严风密雪绝双鱼。

思君独步西垣里,日日含香草诏书。

(0)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

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

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

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

(0)

浣溪沙·其十

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鍠。

春梦未成愁寂寂,佳期难会信茫茫。万般心,千点泪,泣兰堂。

(0)

浣溪沙·其六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

(0)

戏赠灵澈上人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0)

七言·其一○一

谁知神水玉华池,中有长生性命基。

运用须凭龙与虎,抽添全藉坎兼离。

晨昏点尽黄金粉,顷刻修成玉石脂。

斋戒饵之千日后,等闲轻举上云梯。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