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道无儿真恨事,中郎有女剧堪怜。
淮阴易帜原良策,急为相攸慰九泉。
伯道无儿真恨事,中郎有女剧堪怜。
淮阴易帜原良策,急为相攸慰九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慕昌溎所作的《别亲(其二)》。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思和惋惜之情。"伯道无儿真恨事"引用了古代典故,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州犁因无子而感到悲痛,暗寓了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同情。"中郎有女剧堪怜"则转而描述了另一种境况,中郎虽然有女儿,但女儿的存活显得尤为可怜,可能暗示了家庭的孤独或不完整。
"淮阴易帜原良策"引用的是汉代韩信在淮阴城下投降刘邦的故事,这里可能是借指在困难时作出明智的选择,以寻求安慰或解脱。"急为相攸慰九泉"则是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希望能尽快找到某种方式来安慰他们在九泉之下的灵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亲人的悼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