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古莲塘》
《赋得古莲塘》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ántáng
táng / chéntáo

gōngnéngcǎiliánmíngzhūzuòpèilóngwèichuán

sānqiānqiǎoxiàojiànjiāngtóufèiyuànhuāniánnián

注释
阖闾宫娃:指吴王阖闾宫殿里的宫女。
采莲:在水中采摘莲花,可能象征宫廷生活或江南水乡的风俗。
明珠:珍贵的宝石,象征富贵或宫廷奢华。
龙为船:以龙作为舟的形象,寓意皇家威严或神话色彩。
三千巧笑:形容宫女众多,笑容美丽。
废苑:荒废的园林,暗示昔日繁华不再。
花年年:每年花开又花落,象征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
翻译
阖闾宫中的宫女擅长采莲,她们佩戴着明珠,乘坐着龙舟。
那些昔日三千个娇美的笑容再也看不见,只剩下江边荒废的园林,每年花开又花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莲塘的图景,通过对莲花采摘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往繁华失落的感慨。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这两句以富丽的辞藻展现了一个古代宫廷女性在莲塘中的形象,她们不仅能够采摘到美丽的荷花,而且还拥有用明珠做成的饰物和乘坐着龙形装饰的小船。这段景象彰显出一种超凡脱俗、奢华非凡的生活状态。

"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哀伤。这里的“三千巧笑”指的是那些古代宫女们的欢笑,她们曾在莲塘中嬉戏玩耍,但如今这些欢乐的情景已经不再出现。而“江头废苑花年年”则强调了时间流逝,美好事物易逝,莲塘边的荷花每到一年一度盛开的时候,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摧残。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中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往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面对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而产生的情感反响。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嘉禾百咏·其八十一高使君祠

一瞑移藩日,邦人昔被恩。

步兵碑尚在,功业敢经纶。

(0)

嘉禾百咏·其二十六射襄城

此地连江海,曾经古战争。

干戈今不见,空有射襄名。

(0)

武陵春

秋染青溪天外水,风棹采菱还。波上逢郎密意传。

语近隔丛莲。相看忘却归来路,遮日小荷圆。

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0)

庆春泽·其二与善歌者

艳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

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

银塘玉宇空旷。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

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0)

营妓张温卿黄子思爱姬宜哥皆葬宿州城东过而题诗

好物难留古亦嗟,人生无物不尘沙。

何时宰树连双冢,结就人间并蒂花。

(0)

小重山.寄郑云娘

杏火无烟烧断肠。织成春恨切,柳丝长。

当时谁是种花郎。却不教,柳近杏花傍。

柳道不须忙。春深须是有,絮飞扬。

等闲扑着杏腮香。恁时节,选甚隔池塘。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朱景英 赵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