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之虎老且死,道人勇者乃其子。
以其有子父不亡,偈地风声犹在耳。
东山于其父子间,为之道旧为乡里。
要尔全机起乃翁,据虎头而收虎尾。
虎丘之虎老且死,道人勇者乃其子。
以其有子父不亡,偈地风声犹在耳。
东山于其父子间,为之道旧为乡里。
要尔全机起乃翁,据虎头而收虎尾。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山中的一段故事,通过“勇者”与“道人”的形象,展现了佛教中的因果轮回和孝道精神。
首句“虎丘之虎老且死”,以虎丘山的老虎象征生命的终结,引出后文对生命传承的探讨。接着,“道人勇者乃其子”揭示了老虎的儿子是道人,暗示着生命与精神的延续,以及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角色转变。
“以其有子父不亡”强调了父亲虽已逝去,但通过儿子的继承,其精神或影响力并未消逝,体现了佛教中“法身常存”的理念。接下来,“偈地风声犹在耳”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精神影响的深远,即使时间流逝,其教诲和精神仍能被后代铭记。
“东山于其父子间,为之道旧为乡里”将场景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东山”这一意象,象征着历史与传统的延续,道人向乡里讲述其父子的故事,不仅是在传承家族的历史,也是在传播一种超越个体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最后,“要尔全机起乃翁,据虎头而收虎尾”表达了道人希望弟子们能够全面理解并实践其父亲(即“勇者”)的精神遗产,不仅要学习其智慧(“据虎头”),也要继承其勇气与决断力(“收虎尾”)。这不仅是对勇者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整个家族乃至社会道德与智慧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手法,探讨了生命、传承、孝道与精神延续的主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的独特视角。
飞花闲院落。渐燕觜泥融,蜂须香薄。风光未全恶。
有出林青杏,殿春红药。东皇旧约。
把馀芳、一时留著。
等君侯维岳佳辰,惜景为供春酌。新乐。
谁番清韵,非石非金,金城弦索。
如闻荐鹗,青云外,有飞削。
双凫容与,摩天东上,稳步鸾台凤阁。
管平泉,昼锦归时,发犹未鹤。
绛河清,丹阙晓。云路烛龙照。
鹤发仙翁,笞凤下天眇。莹然璞玉襟怀,层冰风表。
镇长住、人间三岛。怎知道。
不用九转丹砂,灵椿自难老。
骥子麟儿、勋业付渠了。
已持红药开时,赤松游处,寿觞对、壶天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