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谁结傍岩溪,苍莽云萝入望迷。
紫蔓色侵苔石净,晴阴凉度竹窗低。
香凝白昼尘难到,门掩青山鸟自啼。
知有堆床书万卷,几回披阅日沈西。
幽居谁结傍岩溪,苍莽云萝入望迷。
紫蔓色侵苔石净,晴阴凉度竹窗低。
香凝白昼尘难到,门掩青山鸟自啼。
知有堆床书万卷,几回披阅日沈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云萝环绕的溪边幽居的生活情景。首联“幽居谁结傍岩溪,苍莽云萝入望迷”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诗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苍茫的云雾之中,难以分辨方向,凸显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颔联“紫蔓色侵苔石净,晴阴凉度竹窗低”进一步细腻地描绘了居所周围的景致,紫色藤蔓与青苔相映成趣,竹窗在晴日或阴天中透出的凉意,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居住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颈联“香凝白昼尘难到,门掩青山鸟自啼”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居所内外的鲜明差异——白天的香气凝聚,外界的尘嚣难以触及,而门外青山中,鸟鸣声自成一曲,生动地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雅与自由。尾联“知有堆床书万卷,几回披阅日沈西”点明了居所主人的身份——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他拥有丰富的藏书,却并不被世俗功利所累,而是多次沉浸于阅读之中,直到夕阳西下,依然不愿离去,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隐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好风一夜扫阴霖,涌出群山紫翠深。
眼界豁然因有觉,六尘空后见真心。
成阵风作车,宓妃波为茵。
良夕忽会遇,明月寒铺银。
环佩凌秋空,笙箫亦具陈。
何以慰寥廓,乐此相知新。
采珠拾翠羽,言笑生华春。
赠以金琅玕,捧以白玉人。
酌醴动芳气,妙与兰茝纫。
欢娱有聚散,美宝无贱珍。
至今寒花种,清彻莹心神。
霜皑众蘖藁,孤媚良舒伸。
杜鹃望帝魂,啼血何嚚嚚。
妃子眠海棠,荒湎焉足邻。
姮女手栽桂,光彩相依因。
故知蓬瀛姿,不染纤点尘。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