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学省聚贤英,试问何人不负丞。
官舍一毡清似水,后来相继属谁能。
两京学省聚贤英,试问何人不负丞。
官舍一毡清似水,后来相继属谁能。
这首挽诗《张缉熙监丞挽诗(其三)》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张缉熙监丞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评价。
首句“两京学省聚贤英”,描绘了张缉熙在两京学省聚集的众多才俊中脱颖而出的形象,暗示了他在学术和才能方面的卓越成就。这里的“两京”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首都,即北京和南京,而“学省”则代表了学术与官僚机构的结合,是人才荟萃之地。“聚贤英”则直接点明了张缉熙作为杰出人才的身份。
次句“试问何人不负丞”,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张缉熙任职监丞期间表现的肯定与敬佩。监丞是古代官职之一,负责监督和管理政务,此句意为在众多官员中,张缉熙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位,没有辜负这一职务的重任。
第三句“官舍一毡清似水”,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张缉熙在官舍中的生活状态比作清澈的水,强调了他的廉洁与清正。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个人道德的坚守,也反映了他作为官员的公正无私。
最后一句“后来相继属谁能”,表达了对张缉熙之后继任者的疑问与期待。这句话意味着在张缉熙之后,能够继承并超越他的才能与品德的官员,恐怕难以找到。这既是对张缉熙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影响力和价值的长远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张缉熙生前事迹的简要回顾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杨士奇通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传达了对张缉熙的深情悼念和对其精神品质的深刻认同。
汉家用牧守,斗酒得西凉。
圣朝盖不然,事举或言扬。
顾我误见收,分符来一方。
深知舜门辟,远见禹迹茫。
春秋祀百神,芒芒降嘉觞。
昨者为旱祷,紫檀烛神光。
高天忽飞雨,未彻金炉香。
润得三日霖,穫待九秋霜。
敬归慈姥泉,导以旂旐央。
天功及帝力,与尔俱敢忘。
已聚粮三月,聊为客数旬。
吾难留逸驾,此去立通津。
圣主坐中具,嘉谋思上陈。
请言尧舜道,第一在安民。
白水诸山翠作堆,岂令飞舄著尘埃。
勿嫌屈子峨眉县,正得同吾婪尾杯。
淑日升堂迎昼永,和风排闼送春来。
还家尚可为亲寿,柏叶清尊手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