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绝顶,富在福严。乐在天堂,苦在地狱。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容的。
高在绝顶,富在福严。乐在天堂,苦在地狱。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容的。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高在绝顶,富在福严",这两句寓言式地描述了人生的两个极端状态,一个是精神上的极高境界,另一个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然而,"乐在天堂,苦在地狱",诗人指出真正的快乐并非单纯来自外在的巅峰或富饶,而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痛苦则可能源于欲望无尽的追求。
最后一句"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容的",通过比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席帽"象征着表面的荣华富贵,底下却隐藏着过去的忧虑和愁容,暗示了世事如梦,繁华背后往往潜藏着不易察觉的辛酸。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提醒人们要超越世俗的表象,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闭门三年,读书一编。出门千里,三年未已。
作赋何必邹枚才,相马何必黄金台?
玉真洞府闭丹灶,但有老鹤眠绿苔。
青琴毛女已头白,丹邱先生胡归来?
强筋能挽弓,不如马力健。
倾瓢泻海水,那知井波羡?
大布可暖锦缯贱,仰天呜呜泪如霰。
暍日耀万峦,鋈若出冶金。
忽疑墨华洒,天云射其阴。
云奔复遮日,百里还晦沈。
日光反遥射,朗见天末岑。
蜂起四山鸟,尽去投其林。
始知微物意,亦自忧肃森。
谁司造化权,此理匪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