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耕,向平田,午就饷,翳林木。
父子妇姑皆愿劳,趁我农时播嘉谷。
嘉谷有望先输官,免受催租郡吏辱。
年年常若今年耕,莫效西家卖黄犊。
朝出耕,向平田,午就饷,翳林木。
父子妇姑皆愿劳,趁我农时播嘉谷。
嘉谷有望先输官,免受催租郡吏辱。
年年常若今年耕,莫效西家卖黄犊。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实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们从清晨到中午的辛勤耕作过程,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期待与对官府催租的担忧。
“朝出耕,向平田”,开篇即点明了农民早出晚归的劳作习惯,他们面对的是广阔无垠的田野。“午就饷,翳林木”,中午时分,农民们在树荫下稍作休息,补充体力,准备继续劳作。这一细节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父子妇姑皆愿劳,趁我农时播嘉谷”,诗中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参与农业生产,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内部的团结与协作精神。“嘉谷有望先输官,免受催租郡吏辱”,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官府苛捐杂税的恐惧,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
“年年常若今年耕,莫效西家卖黄犊”,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警示农民不要像西邻那样因生活所迫而卖掉耕牛,强调了保持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于未来生活的忧虑与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东作庄歌》生动地展现了明代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土地、家庭、未来的深深情感,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狂夫缚轩冕,自许稷契身。
静者乐山林,谓是羲皇人。
不如两忘快,内保一色醇。
伟哉道山杰,滞此汝水滨。
大来会阔步,小憩得幽欣。
一斋有琴酒,万事无缁磷。
不作子公书,肯受元规尘。
人言君侯痴,我知丈人真。
月明泉声细,雨过竹色新。
是间有真我,宴坐方申申。
断蓬随天风,飘荡去何许。
寒草不自振,生死依墙堵。
两途俱寂寞,众手剧云雨。
坐令习主簿,下与鸡鹜伍。
遥知竹林交,未肯一时数。
翩翩三语掾,智与谩相补。
髯刘吾所畏,道屈空去鲁。
子才亦落落,倾盖极许予。
四夔照河滨,一笑宽逆旅。
堂堂吾景方,去作泉下土。
未知我露电,能复几寒暑。
思莼久未决,食荠转觉苦。
我不逮诸子,要先诸子去。
不种杨恽田,但灌吕安圃。
未知谁善酿,可作孔文举。
十年亦晚矣,请便事斯语。
落日生春色,微澜动古池。
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
不有今年谪,争成此段奇。
殷勤雪颅老,随客转荒陂。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
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
垂鞭归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计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