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对泣号且呼,洒落瀛洲万斛珠。
海神知贵不敢受,天池泻下扶焦枯。
初疑素霓随银汉,尽似明月投冰壶。
庐山瀑布几千丈,较此不可分锱铢。
胶西先生春睡足,喜见晴光漱寒玉。
武陵迷路初不知,错认松风响岩谷。
金波满泛琉璃钟,长揖云峰谢拘束。
更约青莲社里人,同向苍崖结茆屋。
鲛人对泣号且呼,洒落瀛洲万斛珠。
海神知贵不敢受,天池泻下扶焦枯。
初疑素霓随银汉,尽似明月投冰壶。
庐山瀑布几千丈,较此不可分锱铢。
胶西先生春睡足,喜见晴光漱寒玉。
武陵迷路初不知,错认松风响岩谷。
金波满泛琉璃钟,长揖云峰谢拘束。
更约青莲社里人,同向苍崖结茆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与艺术加工。诗中融入了神话色彩和个人情感,语言丰富,意境幽深。
首句“鲛人对泣号且呼,洒落瀛洲万斛珠”以鲛人的哭泣比喻瀑布的轰鸣之声,瀛洲则是神话中的仙山,这里用来形容瀑布下方水域广阔。瀚洲上的“万斛珠”象征着瀑布飞溅的水花如同珍珠般璀璨。
接着,“海神知贵不敢受,天池泻下扶焦枯”则写海神敬畏这瀑布之巨大,不敢接受其恩赐。而“天池”指的是山顶的湖泊或水源,这里的“泻下”形容水流倾泻的壮观,至于使得原本干涸的枯木也得以滋润。
第三句“我初疑素霓随银汉,尽似明月投冰壶”表达了诗人对瀑布的错觉,以为是云雾随着银河(银汉,即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而去,实则是像明月一般清澈纯净地落入冰冷的泉水之中。
“庐山瀑布几千丈,较此不可分锱铢”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宏伟与壮观,用庐山的高大来形容其不可比拟的巨大。锱铢为古代重量单位,这里用以表达无法度量。
接下来的“胶西先生春睡足,喜见晴光漱寒玉”则转向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反应,描述了一个人物(可能是诗人自己)在春日安然入睡,醒来后看到阳光普照,感到心旷神怡。
“武陵迷路初不知,错认松风响岩谷”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迷恋与探索之旅,曾经迷失在武陵的道路上,不知方向,却误以为是松风在岩谷中回荡。
“金波满泛琉璃钟,长揖云峰谢拘束”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情景。金波指的是瀑布的水流,琉璃钟则是用来形容其清澈透明;“长揖云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意和解脱感。
最后,“更约青莲社里人,同向苍崖结茆屋”则是一种邀约朋友共赴自然之美的愿望。青莲社可能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共同前往苍崖(即深蓝色的山峰),在那里建造茅屋,以便长期观赏和沉浸于大自然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水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