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舂渐隐红霞影,银蟾素彩流清景。
纱牖朦胧花气浮,丁东漏下良宵静。
漫闻别院按云和,讵乐生香列绮罗。
支枕无眠还起立,后乐先忧忧思多。
暮舂渐隐红霞影,银蟾素彩流清景。
纱牖朦胧花气浮,丁东漏下良宵静。
漫闻别院按云和,讵乐生香列绮罗。
支枕无眠还起立,后乐先忧忧思多。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夜晚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洒落、夜色朦胧的意境。首句“暮舂渐隐红霞影”,描绘了日落时分,舂声渐渐消失在红霞之中,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日暮降临的氛围。接着,“银蟾素彩流清景”一句,将月亮比作银白色的蟾蜍,其光芒如素彩般洒满大地,渲染出一片清冷而宁静的夜景。
“纱牖朦胧花气浮,丁东漏下良宵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细节,纱窗半开,花香随风飘散,滴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接下来,“漫闻别院按云和,讵乐生香列绮罗。”则通过远处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华美的装饰,暗示了另一个空间的欢愉与繁华,形成对比,突出了当前环境的静谧与内省。
最后,“支枕无眠还起立,后乐先忧忧思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外界充满欢乐,但诗人却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夜晚静谧之美的欣赏,以及在宁静中深思熟虑的内心世界。
萧寺霜晴日初吐,曦光烟翠横深坞。
经行迟立望吴山,气势飞翔争入楚。
山中有客冰雪姿,十年不听吴邦鼓。
忽然曳杖出山去,安禅后夜知何处。
石龛看月莫降龙,栗林暮过应冲虎。
此生聚散等浮云,可怜俯仰成今古。
吴江一色成琉璃,有寺正临江上住。
他年法眼照人天,赠诗记取南州祖。
唐安千指录琵琶,故事犹闻蜀叟誇。
樽酒何人陪北海,练裙今日见西华。
子归未得频芳草,我老无成学种瓜。
万里相逢俱白首,班荆长语夕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