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全文
宋 / 李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

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

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

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

(0)
注释
墙头:墙壁的顶部。
翠色:青翠的颜色,形容植物茂盛。
云分岭:像云一样将山岭隔开。
井底:井的底部。
泉声:泉水的声音。
瀑落崖:像瀑布一样落下。
讲席:讲堂。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指学术讨论。
书厨:藏书的地方。
整竿牌:整理书卷和牌位,可能指管理书籍。
野猿:野生的猿猴。
窥槛:偷看栏杆,形容对食物的渴望。
山鸟:山中的鸟。
忽下阶:忽然飞下台阶,可能是因为受惊或觅食。
鲁儒:鲁地的儒生,指学问渊博的人。
争就学:争相前来学习。
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过江淮:越过江淮地区,泛指长途跋涉。
翻译
墙头的绿色仿佛云彩分隔着山岭,井底的泉水声像瀑布跌落在崖边。
每日在讲堂上听讲,讨论祭祀礼仪,书厨里时常整理着书卷和牌位。
野猿因为有果子会频频窥视栏杆,山鸟在无人时突然飞下台阶。
最妙的是鲁地的儒生们争相来求学,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江淮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庄学术氛围图景。开篇“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示了一个隐逸于深山之中的书院环境。绿意盎然的云气在山岭间缭绕,清澈的泉水从高处流下,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两句,则聚焦于学术活动,展现了书院中师生讨论经典、整理藏书的情形。俎豆和竿牌都是古代学习的工具,这里通过它们的出现,传递出一种学问氛围浓厚、师生勤奋治学的场景。

“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两句,又转向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山林间野猿因果实而好奇探究,以及山鸟在无人时自在地降落于书院台阶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映射出书院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最后,“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两句,表达了对追求学问、不畏艰难的赞美。即使是远离家乡,跨越长江与淮河(古代南北分界),也值得为了学术理想而努力。这既是诗人对书院学子的鼓励,也体现了诗人本身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学术活动的精细描摹,以及对山林间生命活力的捕捉,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书院生活图画,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学问追求的热忱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李至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寄兄长

江上分携日,樽前听我歌。

安居是非少,游宦别离多。

陋巷从颜子,斯文续孟轲。

平生端有意,叹息自蹉跎。

(0)

无题

功名等戏剧,俗眼自惊诧。

诗酒有真味,多应知者寡。

尝闻欧阳子,风月本无价。

今我贫到骨,悬磬比居舍。

就使一钱直,在我已不暇。

故知造化意,特用相慰藉。

(0)

次韵敏叔郁孤台作

一目江天万里开,世间那有更高台。

烟云缥缈千山迥,岛屿萦回二水来。

爽气直疑侵斗汉,仙风应觉到樽罍。

南州已见澄清日,大笔聊从赋早梅。

(0)

题胡器之镡溪阁

龙津剑窟古南州,阁势横空占上流。

山色镇留春色在,水光长带宝光浮。

风檐绿筱寒珠箔,雨岸红蕖隐钓舟。

祗恐枫宸促归觐,未容潇洒老沧洲。

(0)

竹亭

此君潇洒绿筠抽,直干凌云碧翠浮。

想见风枝陪宴坐,囊封草就告嘉猷。

(0)

舟次魏村阻风

扁舟深入水云乡,浩渺浑疑带远江。

蓼岸阻风还度日,夕阳依约照篷窗。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