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不赏徼功士,昭君却向胡中死。
昭君辞汉入胡中,胡女悲愁汉嫔喜。
含情欲怨当语谁,手弹琵琶泪沾衣。
掖庭望幸从此绝,巫山有路他生归。
殷勤说与上林雁,好在月年再相见。
汉恩如海长自深,妾自生来命如线。
贱妾一身何足惜,可惜当年刘敬策。
遂令上策重和亲,欲倚红颜清塞尘。
只恐妾身先草露,汉宫无复如花人。
汉庭不赏徼功士,昭君却向胡中死。
昭君辞汉入胡中,胡女悲愁汉嫔喜。
含情欲怨当语谁,手弹琵琶泪沾衣。
掖庭望幸从此绝,巫山有路他生归。
殷勤说与上林雁,好在月年再相见。
汉恩如海长自深,妾自生来命如线。
贱妾一身何足惜,可惜当年刘敬策。
遂令上策重和亲,欲倚红颜清塞尘。
只恐妾身先草露,汉宫无复如花人。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王昭君》,通过对王昭君出塞和亲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女性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朝廷决策的反思。诗中以“汉庭不赏徼功士”开篇,暗示了王昭君的悲剧并非因其战功,而是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接着通过“昭君辞汉入胡中”、“胡女悲愁汉嫔喜”等对比,展现了王昭君离乡背井的哀愁和宫廷中其他妃嫔的庆幸。
“含情欲怨当语谁”一句,写出昭君内心的苦闷无处倾诉,只能借琵琶声表达情感。“掖庭望幸从此绝”则表达了她对皇帝恩宠断绝的绝望,“巫山有路他生归”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诗人还借“殷勤说与上林雁”表达对昭君的思念,希望她能与上林的雁年年相会。
最后两句“汉恩如海长自深,妾自生来命如线”,揭示了昭君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汉朝恩情的感慨。诗人感叹她的生命如同细线般脆弱,而“贱妾一身何足惜”表达了对昭君牺牲的惋惜,同时批评了“刘敬策”的决策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整首诗情感深沉,对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