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云树满关河,百战中原涕泪多。
伊阙时通春草梦,平湖乍听采菱歌。
天心厌乱亡荧惑,人意还家眷薜萝。
八月潮来江海动,孤舟高卧有渔蓑。
苍苍云树满关河,百战中原涕泪多。
伊阙时通春草梦,平湖乍听采菱歌。
天心厌乱亡荧惑,人意还家眷薜萝。
八月潮来江海动,孤舟高卧有渔蓑。
这首清代诗人王无咎的《忆洛》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深情的画面。首句“苍苍云树满关河”,以苍茫的云树和辽阔的关河为背景,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沧桑。接下来的“百战中原涕泪多”则转而触及历史的沉重,表达了对中原历经战乱的感慨,以及其中蕴含的哀痛与泪水。
“伊阙时通春草梦,平湖乍听采菱歌”两句,通过伊阙(洛阳附近名胜)和春草梦境,以及平湖采菱的歌声,勾勒出对故乡洛阳的美好回忆,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天心厌乱亡荧惑",运用天文意象,寓意上天厌倦战乱,暗示着社会期待安定。“人意还家眷薜萝”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纷扰的渴望。
最后,“八月潮来江海动,孤舟高卧有渔蓑”以江海潮水的壮观景象收尾,诗人想象自己在孤舟之上,身披渔蓑,享受着江海之滨的宁静生活,寓含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理想追求。
整体来看,《忆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的反思,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莫讶家居窄,无嫌活计贫。
只缘无长物,始得作闲人。
青竹单床簟,乌纱独幅巾。
其馀皆称是,亦足奉吾身。
戚里誇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
鲁侯不得辜风景,沂水年年有暮春。
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
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