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
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
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
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
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
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
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
归家诧亲知,破愁有此具。
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
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
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
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
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
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
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
归家诧亲知,破愁有此具。
这首清代诗人郭麟的《舟中杂诗(其二)》描绘了诗人舟行途中的离别之情和沿途所见所感。首句“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点出诗人登舟起程,初次感受到离别的滋味。接着,“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迷茫与决心。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写送行的人们返回,诗人自己则继续前行,孤独感油然而生。“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记录了行程的进展,暗示旅途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通过描绘模糊的山郭和烟雾,渲染出迷蒙的景色,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以犬吠和灯火为线索,展现出沿途的乡村景象,生活气息浓厚。“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表明诗人以写作排遣旅途的孤寂,创作的热情和专注。“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体现了诗人即兴创作的才情,以及对诗歌的热爱。
最后两句“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诗人并不刻意追求诗歌的技巧,而是借诗抒发情感,表达旅程的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舟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