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午睡》
《午睡》全文
清 / 洪亮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一树藤花六尺床,饧箫声远绕空墙。

幽眠乍起浑无事,新月在天春昼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然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午后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首句“一树藤花六尺床”,以“一树藤花”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氛围,藤花的繁茂与生机仿佛能触手可及。接着,“六尺床”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私密、静谧的空间,暗示了主人公的休息之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也预示了接下来将要展现的宁静与悠闲。

次句“饧箫声远绕空墙”,通过“饧箫声”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饧箫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声音悠扬、深远,能够穿透空间,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在这里,饧箫声与空墙形成对比,既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又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空灵。

第三句“幽眠乍起浑无事”,直接描绘了主人公午睡后的情景。这里的“幽眠”二字,既体现了午睡时的深沉与宁静,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乍起”则表明午睡时间不长,刚刚醒来,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因长时间睡眠而感到疲惫或不适。“浑无事”则强调了此时此刻的无忧无虑,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最后一句“新月在天春昼长”,以“新月”和“春昼长”作为结语,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更迭,也暗示了季节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新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春昼长则意味着白日的延长,生活节奏的舒缓,以及大自然生命力的旺盛。这一句将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午后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洪亮吉

洪亮吉
朝代:清   字:君直   号:北江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生辰:1746~1809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猜你喜欢

题华首寺

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0)

明郑贵妃金书观音普门品经·其四

弥戾消除一卷携,名香三沐写恩私。

隃麋清谨堂恭进,呵手绵绫裹笔时。

(0)

赠金观察志章·其一

江上银涛滚滚催,草堂刚对曲江开。

横襟坐揽千峰秀,放笔平添万壑哀。

海国苍茫徵故迹,霸图销歇出惊才。

城南不少豪韩愈,眼见低头下拜来。

(0)

题陈元孝遗象·其二

秋井苔花渍,荒庐蜃气蒸。

飞潜两难问,忧患况相仍。

拄策非关老,裁衣祇学僧。

凄凉怀古意,岂是屈梁能。

(0)

中宿峡

江流无直波,造化妙融结。

凝此秋一湾,知几翠屏折。

丛芦窈然青,危石蠢尔凸。

岂愁顽蛟蹲,到寺渐奔泄。

群峰密构接,高蹠忽踏裂。

虹梁轶天半,垒石补空缺。

千夫挽长茭,哀过啼猿切。

迢迢孤蓬眠,况有万里别。

(0)

随扈东巡盛京

雉堞峥嵘杳霭间,睿谋握胜控雄关。

南临渤海兼辽海,东接松山与杏山。

应运功成遗垒在,太平日久戍楼闲。

即今鸡犬桑麻地,飨蜡吹豳自往还。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