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这首诗描绘了华首寺的壮观景象,以花宫门户象征寺门的华丽,"朱明"则增添了色彩感。"四百芙蓉一掌擎"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寺庙周围繁花似锦,如众星捧月般簇拥。诗人强调佛法普度众生,而非追求仙道,暗示了佛教的包容与人间关怀。
"彼岸从来皆佛度"表达了佛法能渡人至心灵彼岸的深意,"高山奚必以仙名"则进一步指出,高僧的德行比仙人的名声更为重要。接下来,诗人通过"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描绘出寺庙环境的宁静与生机,云雾缭绕,春意盎然。
最后,"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领悟,以及对与寺中高僧如支遁这样的智者交流的向往,流露出对精神归宿的探寻和对佛法的虔诚。整体上,这是一首赞美佛寺景色并寓含禅意的佳作。
浓阴堆积,迥野空旷,将回微煦。
还是觉、早梅依旧,清艳枝枝攒晓树。
弄霁影、尽脂凝香蒂,琼削纤葩竞吐。
对几处园林,芳菲消息,都因传去。
取次台榭,等闲院落,偏宜独擅芳步。
长恁恐、寿阳妆面,姑射冰肤成暗妒。
笑杏坞、共桃蹊夸丽,一霎狂风骤雨。
又争似、年年此际,先得东皇为主。
好似雪里精神,曾解恼、游人吟顾。
想当时折赠,端的凭谁付与。荡醉目、恨同云阻。
画角声将暮。想异时成实,和羹止渴,还应得路。
鬓雪今千缕。更休休、痴心呆望,故人明主。
晚学瞿聃无所得,不解飞升灭度。
似晓鼓、冬冬挝五。
散尽朝来汤饼客,且烹鸡、要饭茅容母。
怕回首,太行路。麟台学士微云句。
便樽前、周郎复出,审音无误。
安得春莺雪儿辈,轻拍红牙按舞。
也莫笑、侬家蛮语。
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手笔如燕许。
援琴操,促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