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名胜旧曾游,路转平湖景最幽。
岩下珠璎时散彩,林间石马尚鸣秋。
昔扶红日勋劳远,今见青山草木稠。
把酒不须评往事,海风吹月上西楼。
大慈名胜旧曾游,路转平湖景最幽。
岩下珠璎时散彩,林间石马尚鸣秋。
昔扶红日勋劳远,今见青山草木稠。
把酒不须评往事,海风吹月上西楼。
这首元代诗人月鲁不花的《夜宿大慈山次金左丞韵》描绘了夜晚在大慈山的静谧与深邃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沉淀。
首句“大慈名胜旧曾游”,点明了地点和过往的游览经历,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路转平湖景最幽”一句,通过道路的转折引出一片宁静的湖泊景象,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
“岩下珠璎时散彩,林间石马尚鸣秋”两句,运用了珠光宝气与石马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丰富,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转。珠璎的色彩变幻与石马的秋鸣,既是对眼前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
“昔扶红日勋劳远,今见青山草木稠”两句,将目光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与时间的长河。这里以“扶红日”象征过去的辉煌与努力,而“今见青山草木稠”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生生不息。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功绩的怀念与对当下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把酒不须评往事,海风吹月上西楼”两句,以饮酒赏月的场景结束全诗。诗人选择在这样的时刻放下对往事的评说,而是沉浸于眼前的美景之中,让海风与月色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宁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在忙碌与回忆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值得去探索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慈山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人生为郡乐。推拯俗仁怀,济时英略。和风散莲幕。
把功名一事,暂宜高阁。兴来自酌。
要酒浇、胸次磊落。
比月中玉兔,别有长生,安心是药。休错。
早还识破,一梦南柯,宦情渐薄。北山素约。
试回首,千岩万壑。
况竹林、当日七贤游处,物外骖鸾驾鹤。
在烂柯、局畔樵人,看君下著。
金的皪。犹带枝头寒色。休道北人浑未识。
自然梅有格。初见花时摘索。再见花时狼籍。
诗句眼前拈不出。恼人楼上笛。
天卷残云,漏传高阁,数点萤流花径。
立尽屏山无语,新竹高槐,乱筛清影。
看画扇,罗衫上,光凝月华冷。夜初永。
问萧娘、近来憔悴,思往事、对景顿成追省。
低转玉绳飞,淡金波、银汉犹耿。
簟展湘纹,向珊瑚、不觉清倦。
任钗横鬓乱,慵自起来偷整。
南山改旧陇,北山开新茔。
行人路上总称好,谁其相者王先生。
王先生,双眼明,吾闻其语心为惊。
江山随运有迁改,人物乘机分重轻。
指挥能事覈元化,何必长抱青囊经。
嗟余独居环堵室,每一见之长叹息。
君家科第旧闻名,自经世变嗟何及。
河南南阳多贵人,长平坑卒无哭声。
星翁筮史常相过,专门坚白吾何凭。
衡岳由来凌绝顶,青山有尽云无尽。
更百千年似眼前,春蚕毕竟谁为枕。
东家求富西厌贫,倒屣相迎如父兄。
伯牙抱琴子期听,倾人意气轻千金。
秋风江上君重到,为君沽酒开怀抱。
杏花春早日边开,松树岁寒雪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