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浮来海莫沈,萧梁曾此布黄金。
梵僧亲指耆阇路,帝女归传达磨心。
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
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
山为浮来海莫沈,萧梁曾此布黄金。
梵僧亲指耆阇路,帝女归传达磨心。
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
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
这首宋诗《浮槎山》是释用孙的作品,诗人以浮来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历史与神话色彩的画面。首句“山为浮来海莫沈”,形象生动,暗示了浮来山如同孤舟浮于海上,即使大海也不能将其淹没,寓意其高峻挺拔。次句“萧梁曾此布黄金”,点明了山中曾有梁朝帝王的奢华遗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第三句“梵僧亲指耆阇路”,引入了佛教故事,说明此地曾有高僧指引修行之路,增加了神秘和宗教氛围。第四句“帝女归传达磨心”则借用了仙女下凡的传说,增添了浪漫色彩,表达了对超凡之美的向往。
接下来,“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两句,通过描绘山势险峻和流水潺潺,展现了浮来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最后,“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以问句收尾,引发读者对山中隐秘的探索和对过去的追思,给人留下悠远的遐想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浮来山的雄伟壮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向深秋、芦花风起,吹散一天珠露。
六铢仙袂新裁薄,剪落冰丝千缕。轻盈舞。
还只恐、素娥镜里深相妒。欲留教住。
柰晴色窥人,断云送暖,蓦地催归去。
更谁念,暗壁吟蛩正苦。遥向征鸿低诉。
平沙野水朦胧影,难认白蘋香处。春期误。
却早遣、啼鹃血泪沾江树。暝烟休护。
又何似明朝,天低日淡,散作萧疏雨。
夕阴凝。分一半霜月空霄影。
危柯风吼鼍吟,料得栖禽难定。眉云黛蹙。
问何事、带浓愁不醒。
也应他、倦看天涯,万里平芜烟暝。休道柳㬉花娇。
便秋色、碧梧犹恋金井。
早似十分,摇落也谁,待怨玉露当时。
薄倖但、随风几片。丹枫还、逞飘零情性。
听孤鸿、暗度三更,幽魂脉脉孤省。
有馀香,无别意,难向东风说。
前夜朦胧,一晌邀霜月。
元来却上柳梢,平沈碧海,拚不管、幽芳凄绝。
情无歇,苦禁断雨斜阳,望寻香冻蝶。
漫无消息,归燕空饶舌。
便判取艳坠珠楼,烟飞紫玉,也难待、杜鹃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