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色围屏画意装,谡声泛出籁含凉。
前番却忆雪中见,依旧行斋松岭阳。
生色围屏画意装,谡声泛出籁含凉。
前番却忆雪中见,依旧行斋松岭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崮山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首句“生色围屏画意装”,生动地描绘了崮山如同一幅色彩丰富、充满生机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接着,“谡声泛出籁含凉”一句,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谡声,可能是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沙沙声,或是其他自然界的声响,这些声音在空气中飘荡,给人以清凉的感受,同时也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平和。
“前番却忆雪中见,依旧行斋松岭阳”则表达了诗人对崮山景色的深刻记忆与情感寄托。这里提到的“雪中见”可能指的是之前某个雪天在崮山的体验,而“行斋松岭阳”则是对当前所处环境的描述,即在阳光照耀下的松岭上行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崮山四季变换中的美丽景象,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崮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意味,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生怕炎天老又逢,草虫扇子献奇功。
还将多稼亭前月,卷尽西湖柳上风。
蚱蜢翅轻涂翡翠,蜻蜓腰细滴猩红。
旧时绿鬓常州守,今作霜髯一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