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下脩岭,褰衣涉清川。
夜投故人庐,洞壑藏真仙。
一水远萦纡,两山对蜿蜒。
但见烟云深,不识车马喧。
主人敬客至,杯酒罗堂前。
诸孙竞劝酬,烹羊杂鸡鲜。
同来二三人,妙语争春妍。
此会良独难,达旦不复眠。
鸡鸣秉烛游,到君新池边。
中有读书堂,藏书足精研。
把笔记姓名,徘徊怅无缘。
天明驱车去,去上层冈巅。
回首三叹息,安得数亩田。
结茅与君邻,啸傲终残年。
篝火下脩岭,褰衣涉清川。
夜投故人庐,洞壑藏真仙。
一水远萦纡,两山对蜿蜒。
但见烟云深,不识车马喧。
主人敬客至,杯酒罗堂前。
诸孙竞劝酬,烹羊杂鸡鲜。
同来二三人,妙语争春妍。
此会良独难,达旦不复眠。
鸡鸣秉烛游,到君新池边。
中有读书堂,藏书足精研。
把笔记姓名,徘徊怅无缘。
天明驱车去,去上层冈巅。
回首三叹息,安得数亩田。
结茅与君邻,啸傲终残年。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黄干在冬至前两天造访好友林公度,随后与吴必大、林季亨等人一同游历栗山的情景。他们夜晚篝火照明,涉过清澈河流,投宿于友人家中,周围环境幽静,仿佛有神仙隐居。山水蜿蜒,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
主人的热情款待,子孙们争相劝酒,宴席丰盛,宾主之间妙语连珠,欢乐无比。诗人感叹这样的聚会难得,直至天明仍不愿离去。黎明时分,他们来到主人的新池塘边,见到藏书丰富的读书堂,遗憾未能长久停留。告别之际,诗人望着远去的山冈,心中充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与好友共度余生的愿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情、山水之美以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