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蒲攲倒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
小舟击汰如有声,入眼初觉非丹青。
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
菰蒲攲倒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
小舟击汰如有声,入眼初觉非丹青。
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
这首宋代诗人晁公溯的《观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首句“菰蒲攲倒洲渚生”,形象地写出芦苇倾斜生长在水边洲渚之上,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接着,“江流茫茫亦清平”进一步描绘了江面开阔,水流平静的景象。
“小舟击汰如有声”通过听觉,写舟行时水波轻拍船舷的声音,仿佛是画中的动态元素,使得静止的画面有了生动的韵律。然而,“入眼初觉非丹青”又暗示这并非真实的画作,而是眼前实景,令人惊叹。
诗人的情感转折在“便欲从之载酒行”,表达了想要乘舟畅游的兴致,但随即“忽怪四壁风涛惊”揭示出原来这是画中景象,四壁的风涛让诗人意识到自己并未真正离开。这种对比和转折,既表达了诗人对画中世界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与艺术界限的微妙感触。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世界,同时也寓含了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
君诗如周郎,年少新将兵。
阿瞒不及语,夜半火到明。
金屋小乔在,国色倾人城。
不见今十年,诗已如此成。
愈谈听愈好,俗间未能评。
石渠苦无诗,日者上意倾。
西南老臣去,不复闻姓名。
公今赋渝州,将与山月鸣。
亦须慰华发,过家濯尘缨。
我有一纸书,山林为子情。
黄金作人累,珍重烦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