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晴沙两岸明,碧空如洗暮云轻。
长天远写衡阳影,静夜孤传芦渚声。
月冷湘灵和鼓瑟,风清缑岭叶吹笙。
不堪久客还闻汝,欲赋悲秋拟宋生。
绿水晴沙两岸明,碧空如洗暮云轻。
长天远写衡阳影,静夜孤传芦渚声。
月冷湘灵和鼓瑟,风清缑岭叶吹笙。
不堪久客还闻汝,欲赋悲秋拟宋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首联“绿水晴沙两岸明,碧空如洗暮云轻”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明亮清澈的画面:绿水与晴沙交相辉映,碧蓝的天空如同被洗涤过一般,傍晚的云朵轻盈而淡雅。这种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颔联“长天远写衡阳影,静夜孤传芦渚声”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深度与广度。长空中,衡阳雁阵的影子悠然自得地延伸,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夜晚的寂静中,芦苇丛中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雁影与芦声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律动。
颈联“月冷湘灵和鼓瑟,风清缑岭叶吹笙”则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月光下的湘水边,仿佛湘灵在弹奏着瑟,清风中,缑岭的树叶似乎在吹奏着笙,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尾联“不堪久客还闻汝,欲赋悲秋拟宋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秋天的感慨。诗人身处异乡,听到雁声不禁触动了思乡之情,想要借赋诗来表达对秋天的哀愁,仿佛是在模仿宋生(可能是指宋代的诗人)的风格。这一联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体现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追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我闻仁则荣,亦复必有寿。
斯语试今人,历历多不谬。
猗惟居易公,造化钟神秀。
筮仕登秋台,犴狱无疑奏。
冤者赖平反,溺者赖拯救。
所以薇省超,致声益以懋。
京兆顿增崇,斧钺随资授。
万里屹长城,肃肃风霜透。
小范戚名尊,方叔谋猷旧。
岁暮功已成,飘然拂尘袖。
优游七十春,如松老益茂。
身閒事亦稀,闺壶复无咎。
白首对春晖,齐眉共欢候。
况有诸郎贤,乌台绚衣绣。
人生有如此,岂不验仁厚。
我为拟寿词,更愿如山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