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诚斋寒食日雨中游上天竺·其七》
《次韵诚斋寒食日雨中游上天竺·其七》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七言绝句

山花压溜水通池,时有幽禽自在飞。

日脚忽随云脚露,钟声恰与梵声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雨中游览上天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山花压溜水通池”,以“山花”和“水通池”构成画面的主体,山花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鲜艳,与清澈的水流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这里的“压”字生动地表现了花朵因雨水而显得更为饱满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次句“时有幽禽自在飞”,则将视角转向了空中,描绘了一幅鸟儿在雨中自由飞翔的画面。这里的“幽禽”不仅指出了鸟类的种类,也暗示了它们在雨中的宁静与自由,与前一句的山花形成对比,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自然景观。

第三句“日脚忽随云脚露”,将视线拉回地面,描述了雨后阳光透过云层,与露珠相遇的瞬间景象。这里的“日脚”指的是阳光的边缘部分,而“云脚露”则是云层底部的露珠。这一句通过“忽”字强调了这种景象的突然出现,给人以惊喜之感,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美。

最后一句“钟声恰与梵声齐”,将场景转换至寺庙,描绘了钟声与梵唱同时响起的和谐画面。这里的“钟声”代表了佛教仪式的一部分,而“梵声”则可能是僧侣诵经的声音。两者“齐”字的使用,不仅展现了声音的和谐统一,也寓意着宗教与自然、人间与超然之间的某种共鸣,传递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寒食节雨中游览上天竺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清明日半轩前丁香盛开偶题

小院回廊曲曲深,为谁频结雨中心。

东风吹到第几信,节序俄惊百五临。

簇簇紫茸如可咽,萧萧华发岂胜簪。

故园买去开还早,相伴溪梅水竹林。

(0)

出北城与严唯中倪本端同行

天门积雨洗炎蒸,日射西山紫翠层。

白发先朝老供奉,青衫骑马向诸陵。

幸陪鸳侣时相并,欲挽龙髯却未能。

流水稻田城北路,去来吾记昔年曾。

(0)

赋得眠鬟压鬓花

繁思独登楼,锖牵角枕愁。

梦随人浩荡,花为雨淹留。

细瓣承鬟乱,娇容带腻收。

芳鲜易摧萎,春草叹悠悠。

(0)

金刚子珠串

金刚百子寸绒排,携向丛林忏始开。

梵底波涛生海壁,须根琥珀映鳌腮。

珠遗象罔收非一,棘取猴么鐀尽来。

最好可师无臂挂,飘然推下讲经台。

(0)

作荷芦于是日亦次朝题

芦上荷花高一寻,芦中夏色冻阴阴。

兴虽有馀笔秃尽,难画鸬鹚照浅深。

(0)

今来自岭海者云扶桑花也予昔所见殊不类是殆大苏所咏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拂桑耳花家剪双头见寄始觉首四作之误乘酒漫成六首以赎差错插砚水瓶嫣然有笑语意岂亦怜老人之衰眊耶复取馀沥浇之当缠头耳滇蜀村歌云披蓑衣打杖头鼓风流在何处予拟答乡谚云雪落长江里依旧化作水何不落则雨却要是个底不知花神有知作何平章夜见梦云叟所谓黄连树下弹琴也·其一

昔者曾怜佛桑贱,今来却见贵扶桑。

天鸡叫罢日才上,海蜃楼高霞正忙。

此时此花染欲醉,是株是朵茜成行。

都争茜颊堪千镒,谁问莲花似六郎。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