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政国未治,宁无蔽下情。
毁誉防左右,实迹使按行。
烹阿封即墨,齐威信英明。
委政国未治,宁无蔽下情。
毁誉防左右,实迹使按行。
烹阿封即墨,齐威信英明。
这首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题养正图六十首》中的第二十七首,主题为“旌贤去奸”。通过诗中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政治清明、选拔贤能、去除奸佞的强烈愿望和深刻思考。
首句“委政国未治,宁无蔽下情”表达了国家政务未能妥善治理时,可能会有信息被掩盖,无法真实反映下情的担忧。这反映了作者对政治透明度和信息流通性的重视,认为良好的政治环境需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流通性,以避免决策失误。
接着,“毁誉防左右,实迹使按行”则强调了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应防止身边人的影响导致评价失真,而应该依据实际行为和事实进行考察和判断。这体现了作者对于政治决策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坚持,认为评判一个人或政策的好坏,应当基于实际的行动和结果,而非主观偏见或外界舆论。
最后,“烹阿封即墨,齐威信英明”引用了历史典故,讲述了齐威王任用贤臣邹忌的故事。通过这个典故,作者表达了对于选拔贤能、去除奸佞的强烈愿望,希望像齐威王一样,能够识别并重用贤才,同时清除不称职的官员,以此来提升国家的威望和治理能力。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历史知识,也体现了其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政治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人才选拔与治理效能的深刻思考和期望,展现了其作为君主对于国家治理的高度责任感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