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中间别有天,濯缨人去自清涟。
明珠万斛归尘土,不及山中一掬泉。
止水中间别有天,濯缨人去自清涟。
明珠万斛归尘土,不及山中一掬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凡的山居画面。"止水中间别有天",诗人以清澈平静的水面比喻心境的宁静,仿佛在平凡的生活中瞥见了超脱尘世的另一重天地。"濯缨人去自清涟",通过"濯缨"这一典故,暗示了诗人洁身自好,即使身处俗世,内心依旧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如同清水中的荷花,即使无人欣赏,也依然保持自我洁净。
接下来的两句"明珠万斛归尘土,不及山中一掬泉"运用对比手法,将价值连城的明珠与山中清泉相提并论。诗人认为,纵然世间繁华如明珠堆积,终将归于尘土,不如山中那一捧清泉,质朴无华,却蕴含着生命的源泉和永恒的价值。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寓言式地传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的境界。
近郊多宝地,兹地景偏饶。
诸天开净域,上界出僧寮。
阴森翳草树,乔木且干霄。
万松间修竹,绿荫垂丰条。
值我同心友,折简相招邀。
夙驾西南隅,弭盖陟山椒。
历览穷幽胜,徙倚任逍遥。
置酒长檐下,远俗隔尘嚣。
鸟哢声声巧,林响复翛翛。
举杯能勿醉,耳热一长谣。
日晚促归骑,始觉路迢迢。
秉烛兴未尽,入户已深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