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卷轴栋充牛,汗下涔涔不可收。
愿汝为蝉瘖到老,笑吾非马絷其愁。
须知花好因殊媚,莫信龟灵有六眸。
筝筑嗟嗟成沸海,尺帷难障大风媮。
万家卷轴栋充牛,汗下涔涔不可收。
愿汝为蝉瘖到老,笑吾非马絷其愁。
须知花好因殊媚,莫信龟灵有六眸。
筝筑嗟嗟成沸海,尺帷难障大风媮。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答韩生问余诗二章(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万家卷轴栋充牛”,以“万家卷轴”象征着无数的文学作品,而“栋充牛”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作品堆积如山,犹如牛背之重,暗示了诗歌创作的繁多与厚重。接着,“汗下涔涔不可收”一句,以汗水比喻创作过程中的辛勤与付出,强调了诗歌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愿汝为蝉瘖到老,笑吾非马絷其愁”两句,通过蝉瘖(哑蝉)和马絷(羁绊的马)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创作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对束缚和限制表示了无奈与讽刺。蝉瘖无法歌唱,马絷难以自由奔跑,这两者都象征着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
“须知花好因殊媚,莫信龟灵有六眸”两句,进一步探讨了美的本质与评价标准。花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独特的魅力,而非外在的评价或预测。龟灵有六眸的传说在这里被否定,强调了主观感受和实际体验的重要性,反对盲目迷信或过度依赖外在的判断。
最后,“筝筑嗟嗟成沸海,尺帷难障大风媮”两句,以筝筑(制作筝的工具)和大风的比喻,反映了艺术创作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筝筑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但面对汹涌的大风,即使是精心制作的尺帷也无法完全阻挡。这寓意着艺术创作虽然能够触动人心,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仍可能遭遇各种挑战和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人生哲理、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由、真实与美的不懈追求。
浊世糟醨那可啜,也因回面向吾徒。
伤心只博群儿笑,诞谩饥寒岂丈夫。
后沟林木尽,达坂高层层。
天山此南干,到眼皆崚嶒。
御者急脂秣,惴惴相扳登。
及巅略喘息,下坂尤难胜。
六里更一坂,呼吸天帝甍。
半山偶俯视,下界犹瞢腾。
马行之字曲,直道世所憎。
坂尽出窄峡,骖靷宜不增。
触轮石丑恶,疑有鬼物凭。
修路断碑仆,昏衢閟禅镫。
欹危极烦恼,谁参牛车乘。
官军昔破贼,桑野仍蜎蒸。
奋威夺此隘,氛祲方扫澄。
至今山气静,时来云水僧。
迢迢葛逊驿,涧道迷春冰。
叱驭吾非拟,几时归杖藤。
澄碧古潭渺,落木号西崖。
龙子三寸余,头角藏风雷。
海水缩归钵,养此千岁孩。
铁销南极垂,石扇中天开。
琼楼十日出,花发金银台。
玉女千余人,飘飖凌九垓。
云璈辍灵响,贻我镂霞杯。
蹑烟笑相语,汉武非仙才。
三十六城老都护,倾盖初逢讶如故。
生刍一束见君情,候尉相望断书素。
皋兰玉节控万里,谁知海内风尘起。
赢得筹边双鬓霜,恨不臧洪同日死。
建威销萌岂无策,老谋不用长太息。
汉家九鼎重如山,夜壑移舟一夫力。
三径就荒归去来,大弨挂壁生尘埃。
海滨不遇田横客,独礼文殊上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