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晨炊皂径》
《晨炊皂径》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问路无多子,驱车半日间。

行穿崖石古,踏破藓花斑。

绿语莺边柳,青眠水底山。

人家岂无地,争住小溪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chuīzàojìng
sòng / yángwàn

wènduōchēbànjiān

xíng穿chuānshídǎoxiǎnhuābān

绿yīngbiānliǔqīngyǎnshuǐshān

rénjiāzhēngzhùxiǎowān

注释
问路:询问路径。
无多子:人少。
驱车:驾车。
半日间:半天时间。
行穿:行走穿过。
崖石古:古老的崖石。
藓花斑:长满苔藓的地面。
绿语:绿色的交谈。
莺边柳:柳树旁的莺鸟。
青眠:青山仿佛沉睡。
水底山:倒映在水中的山。
人家:人家住户。
岂无地:难道没有地方。
争住:争相居住。
小溪湾:小溪的弯曲处。
翻译
问路的人不多,驾车半天时间已过。
穿过古老的崖石,踏过长满苔藓的斑斓地面。
绿色的柳树在莺鸟旁边低语,青山倒映在水底仿佛沉睡。
人间难道没有地方,为何都争着住在小溪弯曲的湾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清晨出发,寻找道路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早晨场景。

"问路无多子,驱车半日间"表明行者在清晨时分询问路途,不急不徐地驾车行驶了一段时间。这里的“无多子”可能指的是稀少的人烟,或是没有孩子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行穿崖石古,踏破藓花斑"则描绘了行者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进,脚下是坚硬的岩石和古老的痕迹,同时也践踏着地面上的苔藓和零星的野花。这里“崖石古”和“藓花斑”都是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描绘,展示了行者所处环境的原始与美丽。

"绿语莺边柳,青眠水底山"这两句则是对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绿语莺边柳"中的“绿语”可能指的是柳树间传来的鸟鸣声,或许只是柳枝在微风中发出的柔软声音,而“莺边柳”则是一个常见于诗词中的意象,代表着春天的到来。"青眠水底山"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即使是山峰也似乎沉睡在清澈的水中。

最后两句"人家岂无地,争住小溪湾"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人家岂无地"意味着人们都有自己的栖息之所,而“争住小溪湾”则显示出诗人对居住在幽静小溪旁的渴望,这里的小溪湾是一个理想中的安逸避风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雪中玩易偶成

道如大路人能见,德有輶伦识者稀。

四望皓然都洁净,洁中还要辨精微。

(0)

纪梦·其三

秋来夜气更清明,月朗窗虚梦不成。

似报云间仙仗过,分明听得步虚声。

(0)

舟行即事

微阳下江树,秋叶泛残红。

雁背寒塘雨,帆争晚渡风。

寺桥人倒影,渔径菊分丛。

正是承平日,轻艘万派通。

(0)

洛中春旱祷龙门无畏塔得雨

露盘金索出危岑,风卷惊尘扑翠林。

五夜清场严佛事,一犁甘澍慰民心。

圣君旰食忧应减,守吏斋诚祷更深。

泛滟洛川皆帝力,好浮青鲤瑞烟寻。

(0)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其四

苑树残蝉送远愁,懒将衰鬓照清流。

归来自扫东园叶,学灌寒蔬备晚秋。

(0)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其四

黄姑侍女两三人,散作名家不嫁春。

仙桂飘零篱菊尽,香容付与雪中身。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