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行即事》
《舟行即事》全文
宋 / 夏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微阳下江树,秋叶泛残红。

雁背寒塘雨,帆争晚渡风。

寺桥人倒影,渔径菊分丛。

正是承平日,轻艘万派通。

(0)
翻译
夕阳余晖照在江边的树木上,秋叶中还残留着一抹红晕。
大雁在寒冷的池塘上空淋着雨,船帆则奋力迎着傍晚的风向渡河。
寺庙桥上,人的倒影清晰可见,渔径旁菊花丛生。
这正是国泰民安的日子,无数小舟在江面上畅通无阻。
注释
微阳:夕阳。
下:照在。
江树:江边的树木。
秋叶:秋天的叶子。
泛:残留。
残红:残存的红色。
雁背:大雁的背部。
寒塘:寒冷的池塘。
雨:雨水。
帆:船帆。
晚渡:傍晚的渡河。
寺桥:寺庙附近的桥。
人倒影:人的倒影。
渔径:捕鱼的小路。
菊分丛:菊花生长成丛。
承平:太平。
日:日子。
轻艘:小舟。
万派通:江面畅通无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夏竦的《舟行即事》,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景色。"微阳下江树",画面温馨而宁静,夕阳余晖洒在江边的树木上,形成了一种淡淡的暖色。"秋叶泛残红",点明了季节,秋意渐浓,落叶呈现出残存的红色,富有诗意。

"雁背寒塘雨",雁阵穿越过寒冷的池塘,背景中飘落着细雨,增添了萧瑟的气氛。"帆争晚渡风",船只趁着傍晚的微风,竞相扬帆过江,展现出江面的繁忙与活力。

"寺桥人倒影",江面上寺庙的桥梁映照出人们的身影,静谧而祥和。"渔径菊分丛",渔夫的小径旁,菊花盛开,点缀着自然的色彩,富有田园诗意。

最后两句"正是承平日,轻艘万派通",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的赞美,船只如轻盈的羽翼在江流中畅通无阻,寓意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宁。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以景抒情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江边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作者介绍
夏竦

夏竦
朝代:宋   字:子乔   籍贯: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   生辰:985—1051年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猜你喜欢

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一

春去论年卒未回,溪头传信却先来。

绿笺展尽全无字,此语何堪谕俗埃。

(0)

岁旦立春·其三

赞美平时万口同,耸观造化协天功。

圣朝家法皆仁德,宽大应符帝诏中。

(0)

安溪道中

染晴波色重于蓝,烟坞人家屋两三。

明月在山天在水,后回休睡泊溪南。

(0)

五家林四首·其四

散乱飞鸿掠快晴,嗈嗈那复苦寒声。

定知已入新诗了,才过余舟便不鸣。

(0)

题景温筠居

昔游安康道,野竹晓森森。

疏篱隐茅茨,置屋何幽深。

卜邻嗟未办,长梦秋风林。

如何嘉公子,得此萧寺阴。

作轩面苍根,坐卧当幽寻。

夜雨老苔色,微风助哀音。

轩前置绿蚁,轩后陈素琴。

我料之子意,必无朝市心。

宜邀能赋客,为拟效古吟。

折简索我诗,高咏惭南金。

(0)

借居

借屋得修竹,复近清江湄。

衡门独看雪,众物有馀姿。

幽鸟下庭静,野泉通棹迟。

既谐避世心,况与尘事违。

幸无井臼劳,未免亲锄犁。

已放西山烧,种粟方俟时。

此外复何作,闭门但成诗。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