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满纸苦纷纷,垩尽宁同郢客斤。
我罪我知浑莫辨,两年功过在斯文。
涂鸦满纸苦纷纷,垩尽宁同郢客斤。
我罪我知浑莫辨,两年功过在斯文。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天谊所作的《题顾生课稿三首(其二)》。诗中以“涂鸦满纸苦纷纷”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顾生课稿上的文字密布,杂乱无章,如同涂鸦一般。接着,“垩尽宁同郢客斤”一句,运用了“郢客斤”的典故,比喻清除错误如同郢地工匠使用斧斤雕琢玉器,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然而,面对如此繁杂的文字,即使是郢地的工匠也难以一一剔除错误,表达了对顾生课稿内容复杂、错综难辨的感慨。
“我罪我知浑莫辨”一句,诗人自省自己对于课稿中的错误,即使知道也难以分辨清楚,流露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最后,“两年功过在斯文”点明了时间跨度与作品的重要性,暗示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顾生的课稿承载了诸多的功绩与过失,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文字来记录与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顾生课稿的描述,反映了学术研究中遇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与评价的深刻思考。
获印兮汾阳,结茆兮湘之岗。
湘之岳兮帝宫谒帝,帝不敢骄兮奔魑魅而走蜚龙。
余行兮余意,一笑兮足惊一世。
人不知兮谓余立异,岂人见兮胜帝。
调古兮湘童,大道兮壶之中。
白璧苍蝇兮何污,噤不敢陈兮君怒。
苍苍上兮皇皇下,乐莫乐兮郴之土。
藐郴城兮楚涯,身非余兮辱余奚为。
策空鸣兮余去,人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
生可玩兮不可留,宛故庐兮风翛翛。
四叶红莲,一音宣演。其语巧妙,其义深远。
前印威音,一点不差,后證弥勒,不差一点。
离四句,绝百非,即不无。
只如一人恁么,一人不恁么,一人恁么中不恁么,一人不恁么中却恁么,又且如何。
造作不同,一般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