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花前醉放颠,即今不饮亦陶然。
太平固自多遗老,独往何妨是斥仙。
扶杖每观南亩馌,解衣时作北窗眠。
人间贤俊方云集,我遇龙蛇岂厄年。
畴昔花前醉放颠,即今不饮亦陶然。
太平固自多遗老,独往何妨是斥仙。
扶杖每观南亩馌,解衣时作北窗眠。
人间贤俊方云集,我遇龙蛇岂厄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书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生活的满足感。首句“畴昔花前醉放颠”描绘了诗人昔日与友人在花前畅饮的豪放情景,而“即今不饮亦陶然”则显示出诗人即使在不饮酒的状态下也能感到人生的乐趣,心境平和。接下来,“太平固自多遗老,独往何妨是斥仙”表达了他对太平盛世的感慨,认为自己虽年老但仍能享受孤独宁静的生活,仿佛隐士一般。
“扶杖每观南亩馌”写诗人手持拐杖,常去田间观看农人劳作,体现了他对农事的关心和田园生活的热爱。“解衣时作北窗眠”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脱衣小憩于北窗之下。最后两句“人间贤俊方云集,我遇龙蛇岂厄年”寓意深厚,意味着尽管世道人才济济,但诗人觉得自己依然遇到了知己,不会因为年老而遭遇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展现了陆游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