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谙张继诗中意,来抚寒山寺里碑。
霜月客船何处是,禅房曲径等閒窥。
江头枫叶如花簇,林际钟声与鸟随。
如此姑苏终老得,奈何一宿便衔悲。
未谙张继诗中意,来抚寒山寺里碑。
霜月客船何处是,禅房曲径等閒窥。
江头枫叶如花簇,林际钟声与鸟随。
如此姑苏终老得,奈何一宿便衔悲。
这首诗《寒山寺》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吴妍因所作,描绘了寒山寺的静谧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这里独特氛围的感悟。
首句“未谙张继诗中意,来抚寒山寺里碑”,诗人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寒山寺的向往之情,想要亲自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人的思绪。接着,“霜月客船何处是,禅房曲径等閒窥”两句,通过霜月、客船和禅房、曲径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寒山寺的宁静与庄严。
“江头枫叶如花簇,林际钟声与鸟随”进一步渲染了寒山寺周边的自然美景与和谐的环境。江边的枫叶如同繁花簇拥,与远处林间的钟声和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与静、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寒山寺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如此姑苏终老得,奈何一宿便衔悲”表达了诗人对寒山寺的喜爱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诗人似乎在说,虽然他渴望在这里终老,但现实却只能让他暂时停留一夜,留下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山寺及其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