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周夫子,安贫得士常。
眇然居陋巷,隐若卧襄阳。
应对昔为役,滞濡今阻方。
虽惭寿陵步,犹拟旧君傍。
我敬周夫子,安贫得士常。
眇然居陋巷,隐若卧襄阳。
应对昔为役,滞濡今阻方。
虽惭寿陵步,犹拟旧君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中国古代贤者周文显的敬仰之作。首句“我敬周夫子”,直接表达了对周文显的尊敬之情。接着,“安贫得士常”赞扬了周文显在贫困中仍能保持高尚品格,吸引众多贤士追随。诗人描绘周文显居住在简陋的小巷,却如同诸葛亮隐居隆中一般,深藏不露,暗示了他的淡泊名利和高尚德行。
“眇然居陋巷,隐若卧襄阳”运用了比喻,将周文显比作襄阳卧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隐士形象。诗人感慨自己虽然不能像周文显那样应对世事,但仍然希望能如寿陵步(暗指模仿学习)般靠近他,汲取他的智慧和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敬仰和学习的态度,赞美了周文显的清贫生活和高尚人格,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典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