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过钱塘江》
《秋过钱塘江》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guòqiántángjiāng
táng / guànxiū

jìndōngshāntūnpíng
yīnzhīxiānghènjìnhǎitāoshēng

hēiténgjiāoqiūyúnzhànchéng
yóurénqiānwànguòbáishēng

翻译
巨大的水域在东方尽头延伸,山脉吞噬了广袤的原野使其平坦。
由此可知,吴国丞相的遗憾并未随着海浪声消逝。
乌云翻腾于蛟龙出没的洞穴,秋云笼罩着战争的城市。
游历万水千山的人们,经过这里,胡须都已斑白。
注释
巨浸:广阔的水域。
东隅:东方的尽头。
山吞:山脉吞没。
大野:广袤的原野。
吴相:指吴国的丞相。
海涛声:海浪的声音。
黑气:乌云。
蛟窟:蛟龙出没的地方。
秋云:秋天的云彩。
战城:战争中的城市。
游人:游历的人。
白髭:斑白的胡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游人途经钱塘江的景象。开篇"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写出江水浩瀚与周遭山峦的壮观场景,其中“巨浸”指的是钱塘江的大潮,“东隅极”则是说潮水冲刷至极致,而“山吞大野平”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环绕下的开阔原野。诗人通过这番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接着“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吴相(即春秋时期吴国的宰相伍子胥)的哀思。这里借吴相之恨暗示诗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英雄事业的无限感怀和不尽的叹息。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则转而描绘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威胁的景象。“黑气”、“蛟窟”与“秋云”、“战城”相呼应,营造了一种阴郁而又充满力量感的氛围。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政治或社会的暗流。

最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则表达了诗人个人对于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作为一名旅者,在漫长的旅途中见证了时间带来的变化,连自己也变得满头白发,这种对时间无情变迁的描写充满了深刻的人生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景观描绘技巧,更通过历史的回响和个人生命历程的叙述,传达了一种深远而沉郁的情感。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答沈子培比部见访夜谈之作三首·其一

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閒。

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

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

嗟我岂有知,感子难自吞。

长剑四五动,十指千万弹。

持以喻我意,此意殊未殚。

须墨惟沥血,须纸惟刳肝。

执笔为我书,我舌敝犹存。

子心狂而忠,子节纯且坚。

为子所能为,毋为空诟天。

(0)

谩成口号

初度春生先我辰,馀生时日恰逢春。

十年风雨江南路,犹有先朝白发人。

(0)

九日遣怀

绕篱黄菊自幽香,无复龙山落帽狂。

身外老来从杂遝,眼前高处倍凄凉。

妖狐突过荒城雨,旅雁冥飞绝塞霜。

风物关心倦回首,野园柑熟旋分尝。

(0)

燕相府右傅王公为北平宪副刘公画马徵余为诗

骁腾迥踏瘴烟底,万骑纷披不敢嘶。

天绕阆风追日毂,雨收沙苑散霜蹄。

金鞍光动青云表,玉辇飙驰碧海西。

白首何堪攀逸驾,几回执策听朝鸡。

(0)

寄四明诸友

海上归期苦恨迟,归心日与海争驰。

故人有待吾衰矣,一寸寒灰万缕丝。

(0)

挽唐都事

十年沧海上,辛苦赞戎机。

帷幄筹虽在,辕门事已非。

黄金从百鍊,白璧竟全归。

生死俱无憾,千秋仰德辉。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