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其三》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

保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

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

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

(0)
注释
回首:回顾。
濉阳:地名,古代县名。
簿书:官府文书。
高没:堆积如山。
保时:保持时刻。
桐柏水:指桐柏山的泉水,象征清静。
庾公:庾亮,东晋官员,这里泛指有尘俗之累的人。
尘:尘世的烦恼。
渐:逐渐。
佳境:美好的景色。
独游:独自旅行。
惨神:使心情悲凉。
待:等待。
君:您。
诗百首:很多首诗。
浙西:浙江西部地区。
春:春天。
翻译
回顾濉阳的傍晚,官府文书堆积如山。
在桐柏清泉中寻求片刻安宁,希望能洗尽庾公的风尘疲惫。
这次旅程逐渐进入美好的景色,独自游历总是让人心情沉重。
期待你写出一百首诗,描绘浙西的春天画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开篇“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两句,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独自徜徉的意境,濉阳幕指的是古代边防城堡,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隐居之所。簿书即竹简,是古代写字用的工具,高没人则表达了诗人隐居的深远和孤寂。

“保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庾信的引用(庾公),表现了诗人对于往昔繁华如今已成过眼云烟的感慨。同时,“一洗”表明诗人希望借自然之美来洗涤心灵。

“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两句则描绘出诗人继续前行,将要进入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而这种独自游历带给诗人的却是对朋友的思念和内心的寂寞。

最后,“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景山和子由的深情厚谊,希望他们能早日到来共同享受自然之美,并将这些美好时光化作为诗句。这里的“浙西春”不仅指的是地理位置,更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旅行中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也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宿治平院长老善忍自绍兴癸酉月住持余是年三

治平前代寺,幽胜占唐昌。
我始生弥月,师初踞上方。
百年虽未半,三纪独偏忙。
一事尤堪哂,相随两鬓苍。

(0)

谒陆礼部归偶成二首

有口宁论黠与痴,相投无过只谈诗。
要知此客非忙客,欲去迟回尚读碑。

(0)

杨仲子携诗见过次韵酬赠并呈诚斋二首

爱水移居宅,行藏岂但迂。
若非风月管,枉伴竹松臞。
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
请君看此老,堪作贵人无。

(0)

咏千叶缃梅

忍冻拖筇月下看,烟笼繁影共汗漫。
缃裘不是多重数,争奈清宵尔许寒。

(0)

秋夕清泛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0)

余家兄弟未尝久别今夏送平父之官山口冬仲朔

遵渚霜鸿散漫飞,江天分序益凄悲。
孤生只合群居乐,半岁那禁两别离。
发轫固知期远到,望船犹怕独归时。
书来岂是寒暄语,尽写衷情慰渴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