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有无处,但观寒腊前。
迥临村路上,来往白云边。
春色有无处,但观寒腊前。
迥临村路上,来往白云边。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景色的微妙与变化,通过观察寒腊时节的景象,诗人捕捉到了春色的若有若无,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春色有无处,但观寒腊前",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暗示春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冬末春初之际逐渐显现,给人以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迥临村路上,来往白云边",进一步描绘了春色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迥临"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春色与乡村道路之间的距离感,既突出了春色的独特位置,也暗示了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来往白云边"则将春色与云朵相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春色的轻盈与飘逸,仿佛与天空中的云朵一同悠然自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色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
一自开元后,今逢上客行。
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
埽洒氛埃静,游从气概生。
蓟门春不艳,淇水煖还清。
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
官闲身自在,诗逸语纵横。
车马回应晚,烟光满去程。
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馀。
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独无台上思,寂寞守吾庐。
路岐知不尽,离别自无穷。
行客心方切,主人樽未空。
楚樯收月下,江树在潮中。
人各还家去,还家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