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雕一叶,为日已蹉跎。
木鸢徒跕跕,不能出网罗。
天巧固已凿,于世亦何加。
大圆惟混混,万木生条柯。
工者力常少,拙者力常多。
操斤代大匠,伤手将如何。
三年雕一叶,为日已蹉跎。
木鸢徒跕跕,不能出网罗。
天巧固已凿,于世亦何加。
大圆惟混混,万木生条柯。
工者力常少,拙者力常多。
操斤代大匠,伤手将如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感怀二十首》中的第十一首,以深沉的感慨和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技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三年雕一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长时间精心雕琢的过程,隐喻着在漫长岁月中对某物或某事的执着追求。接着,“为日已蹉跎”一句,感叹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并未带来预期的结果,反而让时光白白流逝。
“木鸢徒跕跕,不能出网罗”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努力比作试图飞出束缚的木鸢,尽管努力挣扎,却仍然困于网罗之中,无法实现自由飞翔的梦想。这里暗含了对社会环境限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天巧固已凿,于世亦何加”则进一步探讨了技艺与现实的关系。认为天赐的才能(天巧)固然珍贵,但若不应用于有益于世的地方,那么这种才能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大圆惟混混,万木生条柯”两句,以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比喻,指出宇宙间的规律(大圆)看似混沌,实则蕴含着万物生长的秩序。这既是对自然法则的赞美,也是对复杂世界中简单真理的揭示。
最后,“工者力常少,拙者力常多。操斤代大匠,伤手将如何”四句,通过对比工者与拙者的努力,以及普通人(操斤者)代替大匠(高超的工匠)工作时可能带来的伤害,表达了对社会分工、能力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技艺与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技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个体在复杂世界中所处位置的深刻洞察。
垂杨深院,啼莺清昼,东风细绕檐牙。
野色乱春,娇云捧日,燕翻蝶舞交加。温诏下天涯。
早画船飞楫,叠鼓鸣挝。
共挽旌幢,缓留丝竹醉韶华。江都自古豪夸。
正迷楼堕絮,月观吹花。
玉扆眷深,金瓯望重,何人暗草黄麻。归路接堤沙。
宴上林风月,紫阙烟霞。
凤检飞来,便将春色到朝家。
金縢事业。庆丹青千载,勋在王室。
圣主英明平万国,天产非常人物。
岳渎分灵,熊罴符梦,五百年方出。
致君尧舜,要须纯用经术。
须信凤阁仙人,风流文采,蔼家声如昔。
献纳司存持禁橐,合历三台清秩。
倦宿承明,乞麾临郡,暂辍金闺直。
五云深处,一星今在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