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士当年一岘山,高风千古邈难攀。
浮岚煖翠依然在,不入人间大梦关。
晋士当年一岘山,高风千古邈难攀。
浮岚煖翠依然在,不入人间大梦关。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其一)》中的片段。诗人以晋代士人的岘山为背景,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超凡风骨的仰慕与崇敬。"晋士当年一岘山",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寓言了古代贤士的精神高地;"高风千古邈难攀",强调了这种风范的崇高与难以企及。接下来,诗人借"浮岚煖翠依然在"描绘出山色的永恒与宁静,暗示这种美德并未随时间流逝而消失;最后,"不入人间大梦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精神能超越世俗的幻梦,保持其纯洁与独立。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理想人格的坚守与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于道德操守的追求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蛩声初咽,正尊前话,竹下凉夕。
回头恨事如水,相怜倦旅,伤心愁说。
等是巫山一现,奈云散愁结。
望隐约天上银河,浅浅情澜几时竭。
瑶华分是伤摧折,更难堪、未落人先别。
秋千院落何处。萤火点、晚花如雪。
镜破珠沉,一样红笺芳讯都绝。
只梦里还道相思,泪满罗襟月。
画船归,瑶笛断,泪眼碧波冻。
今岁天涯,赚尽燕莺梦。
有谁扶醉湖南,玉钩斜路,只肠断。夕阳相送。
倩痕重。任他芳草横陈,屐边忍轻弄。
怕有离魂,尚恋栈香冢。
只恐留得愁恨,东风多事,又吹出、情苗根种。
萧寺天寒,君行有日余心荡。
麻衣如雪惜分襟,未语先惆怅。两载交情倜傥。
七十日、流光一晃。东风解冻,车马萧萧,送君桥上。
会短离长,幸君与我年皆壮。
思君夜夜梦扬州,跨鹤寥天旷。城郭绿杨交障。
皱长江、桃花春浪。明年别后,南北邮筒,寄声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