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蔼峨峨江岸深,望馀亭影落江心。
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
思远解邀无己句,流清宜写不齐琴。
仙槎一棹惊秋晓,此去银河尚几寻。
山蔼峨峨江岸深,望馀亭影落江心。
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
思远解邀无己句,流清宜写不齐琴。
仙槎一棹惊秋晓,此去银河尚几寻。
这首宋朝陈传所作的《望江亭》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感。
首联“山蔼峨峨江岸深,望馀亭影落江心”,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山峦叠嶂、江水深邃的画面,望余亭的倒影静静地落在江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颔联“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运用比喻手法,将江面比作被磨平的玉石,无风时一片宁静;而当月光照耀下,千波万浪如碎金般闪烁,生动地描绘了江面在不同情境下的美丽景象。
颈联“思远解邀无己句,流清宜写不齐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仿佛能邀请远方的思绪,如同清澈的流水适合弹奏不齐的琴曲,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交融。
尾联“仙槎一棹惊秋晓,此去银河尚几寻”,以仙槎(传说中的仙人所乘之舟)为喻,想象着乘坐仙舟在清晨的银河中航行,既富有浪漫色彩,又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远方、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体现了宋代文人诗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学追求。
玉骨冰肌,任霜欺雪压,越见丰神。
亭亭倩影独立,篱角黄昏。
春风料峭,奈轻寒、勒住花魂。
待夜来、晶帘月上,一枝疏影横陈。
本是玉堂仙侣,看孤高标格,不染纤尘。
无端风雨不息,吹散芳根。
玉容寂寞,叹蓬莱、欲返无因。
惟是有、多情词客,寻檐略解温存。
花雨消红,苔烟锁碧,果然如水流年。
物候惊心,无端离思相牵。
天涯咫尺人千里,觅封侯、未整丝鞭。
问归期,幼女娇憨,絮语缠绵。
零愁碎恨星星记,且和衣倚枕,转侧无眠。
梅雨溅寒,声声只滴窗前。
等闲过了芳菲节,意阑珊、瘦损吟肩。
盼东华,一纸书来,默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