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
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
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
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
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
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
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
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林景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句“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描绘了悬崖峭壁之上,繁茂的树木与天空相连的壮观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接着,“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通过描述瀑布从云中穿出,跌落而下的动态美,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壮丽,并以“谁能识其源?”的疑问,引人遐想,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猿猴的清啸与白鹤的翻飞,既增添了山林的生命力,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揭示了诗歌的核心主题——隐士生活。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顶,有一名避世的隐士,他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静静地栖息在山巅,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认同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难以实现这种生活方式的无奈与遗憾。通过“翳予”(我)的自问自答,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思考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沉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通过隐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哲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