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著墨,木砚瓦。窗前竹,我看真个潇洒。
试问点茶人人,得行行行者。慈悲慈悲不可舍。
作善缘、敲盏何须音哑。
试问自在逍遥,教积善得也。
磨著墨,木砚瓦。窗前竹,我看真个潇洒。
试问点茶人人,得行行行者。慈悲慈悲不可舍。
作善缘、敲盏何须音哑。
试问自在逍遥,教积善得也。
这首诗名为《红窗迥》,作者是元代的王哲。诗中描绘了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场景:磨墨于木砚瓦,欣赏窗前竹影摇曳,感受到一种清雅的潇洒。诗人以点茶为喻,倡导行善积德,强调慈悲为怀,即使敲盏发声,也应充满善意而非粗哑。最后,诗人提出问题,询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在逍遥,答案就是通过不断积累善行。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教于乐,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和生活哲学。
一瓢饮水曲肱眠。此乐不知年。
今朝忽上龙峰顶,却原来、有此甘泉。
洗却平生尘土,慵游万里山川。照人如鉴止如渊。
古窦暗涓涓。当时桑苎今何在,想松风、吹断茶烟。
著我白云堆里,安知不是神仙。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