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霜打叶落地声,南溪石泉细泠泠。
洞宫寂寞人不去,坐见月生云母屏。
浓霜打叶落地声,南溪石泉细泠泠。
洞宫寂寞人不去,坐见月生云母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山谷秋夜图景。首句“浓霜打叶落地声”,霜气浓重,落叶敲击大地,发出清晰可闻的声音,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也为整体氛围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冷的感觉。
次句“南溪石泉细泠泠”则转向水声,南溪之中,石间涌出的泉水发出细微而连绵的声音。这里的“泠泠”形容水声轻柔细碎,与前句的落叶声音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秋夜里的不同声音,也衬托出一种幽静之感。
第三句“洞宫寂寞人不去”,诗人提到了一处偏僻的洞府,这里寂寞无人,显得格外宁静。这里所谓的“洞宫”可能是指隐逸之所,也或许是自然山谷中的某个幽深之地,由于没有游人的踪迹,更添一份孤寂。
末句“坐见月生云母屏”,诗人在这片宁静中,独自坐在洞府里,目睹着夜幕降临,月亮从云隙中升起,仿佛是由云母之类的物质构成的一幅屏风。这里的“云母屏”形象鲜明,不仅描绘了月亮的清辉,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界声音与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寂寞山谷的独特情感和深邃境界。
玉娥入月云钩衣,素裙雪绡云畔垂。
三山老仙不倦舞,霓裳半在秋江举。
谢郎解取澄江拟,飞下高城化清泚。
朝元环佩玉玲珑,天风吹落人间耳。
六月夸父暍将死,一吸澜翻九河水。
蟾乡换入石泉中,古柳阴前授琼几。
清泉无苦多酌我,空洞麟肠已行舸。
穷源直上翠微峰,小段参差绣岭宫。
归来泉边却张席,女头残月投苍璧。
风云嘉会,有英杰瑞时,来符平泰。
子建才华,平阳勋业,流庆至今犹在。
闾史卿来曾记,骨相堂堂庞艾。
少年日,已心包云泽,名高嵩岱。
超迈人尽道,今代吏师,小试犹淹大。
两路登车,三州出牧,游刃了无凝碍。
便合进推荷橐,迤逦参陪天縡。
愿从此,奉明君真相,优游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