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妾安所居,所居在中堂。
女子不出门,肯离慈母傍。
十三学织素,绣得金鸳鸯。
十五嫁夫婿,佩以双明珰。
一朝复一朝,芙蓉照秋镜。
自倚颜如花,不识郎心性。
嫁鸡逐鸡飞,郎情与妾违。
愿为松柏树,长附女萝衣。
贱妾安所居,所居在中堂。
女子不出门,肯离慈母傍。
十三学织素,绣得金鸳鸯。
十五嫁夫婿,佩以双明珰。
一朝复一朝,芙蓉照秋镜。
自倚颜如花,不识郎心性。
嫁鸡逐鸡飞,郎情与妾违。
愿为松柏树,长附女萝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从少女到成婚,再到婚姻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的过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从十三岁开始学习织素绣花,到十五岁出嫁,佩戴着双明珰,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发现自己与丈夫的心意相违,无法理解他的情感。诗中“嫁鸡逐鸡飞,郎情与妾违”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女子在婚姻中的孤独与无奈。
后两句“愿为松柏树,长附女萝衣”更是充满了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束缚的反叛。女子希望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与女萝(一种缠绕植物)一样,追求自由生长,不受外界强加的约束。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反映了明代女性在婚姻和社会规范下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贤哉虢略君,守虢事颇简。
有亭后园中,登览早至晚。
了了松柏关,气象入醉眼。
花草发琐细,禽鸟啼睍睆。
竟日人不来,亦莫去杯盏。
日本大刀色青荧,鱼皮帖把沙点星。
东胡腰鞘过沧海,舶帆落越栖湾汀。
卖珠入市尽明月,解绦换酒琉璃瓶。
当垆重货不重宝,满贯穿铜去求好。
会稽上吏新得名,始将传玩恨不早。
归来天禄示朋游,光芒曾射扶桑岛。
坐中烛明魑魅遁,吕虔不见王祥老。
古者文事必武备,今人褒衣何足道。
干将太阿世上无,拂拭共观休懊恼。
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
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
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
各思强禄仕,安肯坐仰食。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
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
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
重别心意衰,轻别心意壮。
行车将渐遥,依依独长望。
晚风生微寒,脱叶飞汶上。
何当发谈笑,把酒半郁盎。
冒暑驻轮毂,徘徊北壕上。
栋宇起中央,芙蓉生四向。
今吾太守乐,慰此郡人望。
雨从昭亭来,水入句溪涨。
蜻蜓立栏角,朱鲤吹荷浪。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心闲不竞物,兴适每倾酿。
薄暮咏醉归,陪车知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