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跸来初地,青山鸟道深。
风生松涧合,云暗石苔侵。
静昼飞閒蝶,馀春噪晚禽。
空留支遁迹,物外托宸襟。
警跸来初地,青山鸟道深。
风生松涧合,云暗石苔侵。
静昼飞閒蝶,馀春噪晚禽。
空留支遁迹,物外托宸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诗人玄烨以“警跸来初地,青山鸟道深”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原始而幽静的山林之中,仿佛是帝王巡狩之地,山路蜿蜒深入青山之中,充满了自然与神秘的气息。
接着,“风生松涧合,云暗石苔侵”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风起云涌、松涧水声与石上青苔相互映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阴郁的氛围。风在松林间呼啸,汇聚成一股力量,而云雾则悄悄地侵蚀着岩石上的苔藓,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静昼飞閒蝶,馀春噪晚禽”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物活动,蝴蝶在寂静的白天自由飞翔,而傍晚时分,各种鸟类开始喧闹,为这宁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通过蝴蝶与鸟类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
最后,“空留支遁迹,物外托宸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支遁,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以遁世隐居著称。诗人在这里借用了支遁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希望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解脱,追求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少壮不自料,慷慨志四方。
谢病还故山,始觉白日长。
命薄类蝉翼,功名安可望。
狐狸不足问,力不当豺狼。
惟有卧钓船,仰看白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