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何人凿,村名今尚存。
试看栏石上,或识汉文园。
双井何人凿,村名今尚存。
试看栏石上,或识汉文园。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怀旧之情。首句“双井何人凿”,以疑问开篇,引出对双井村由来的思考,仿佛在询问历史的深处,是谁在遥远的过去,开凿了这两口井?接着,“村名今尚存”一句,转折至现实,点明尽管时间流逝,但这个村庄的名字依然被保留下来,承载着过往的记忆。
“试看栏石上,或识汉文园。”则进一步深入到对细节的观察中,诗人似乎在鼓励读者或自己去仔细查看那些围栏的石头,或许能在那里找到与汉文园相关的痕迹。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寻,也暗含了一种期待,即通过这些微小的线索,能够揭示出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故事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与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让人不禁思考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变迁。
秋阳暴东林,巍然道南峙。
先帝重贤者,拆毁不及此。
讲堂遂荒芜,斯道亦已矣。
小人紊忠奸,君子杂怒喜。
朝野学渐绝,吾汝乃奋起。
一二同心人,往往隔千里。
春秋偶相过,必求是非理。
庶几化党同,他日能不倚。
悲风自南来,衰草满基址。
垣墉昔谁勤,何以为后死。
三山陈翁湖海士,平生浩荡怀奇气。
晚年脱迹游永嘉,写尽江南山水意。
江南山水何处多,吴头楚尾青嵯峨。
天鸡啼罢海光动,大江一道悬银河。
江村绿树人家晓,燕子归时人悄悄。
千山空翠挟雨来,万顷白云闲不扫。
尔不见米芾颠,海岳庙前书画船。
溪藤出水雪花皎,兴来摇笔生云烟。
又不见高尚书,家住房山沧海隅。
昼长坐对辽天迥,尺素乱洒云模糊。
陈翁昔岁得其奥,丘壑蟠胸夺天造。
大娘剑器张颠草,手应心通入神妙。
何当放浪游名山,倒跨白鹿寻仙关。
翁乎翁乎,精爽可呼起,笑折三秀云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