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乡城一水悬,扁舟相约泛晴川。
移家十载翻疑客,旅泊三更未解眠。
名以龙山传胜事,会当重九较居前。
明朝共试登高屐,寄语黄花着意妍。
渺渺乡城一水悬,扁舟相约泛晴川。
移家十载翻疑客,旅泊三更未解眠。
名以龙山传胜事,会当重九较居前。
明朝共试登高屐,寄语黄花着意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九月六日夜晚于江上夜泊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渺渺乡城一水悬”,运用了“渺渺”和“一水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氛围。接着,“扁舟相约泛晴川”,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乘船在晴朗的江面上畅游的画面,充满了闲适与愉悦。
“移家十载翻疑客,旅泊三更未解眠”两句,通过时间跨度的对比,表现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孤独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依赖与信任,即使深夜未眠也愿意与友人共享这份时光。
“名以龙山传胜事,会当重九较居前”则表达了对龙山美景的向往与期待,预示着未来相聚时的欢愉与竞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惜。
最后,“明朝共试登高屐,寄语黄花着意妍”两句,将场景转向次日的登高活动,预示着诗人与友人将一同欣赏秋日的美景,寄语黄花(菊花)要格外美丽,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祝福,希望这次相聚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吾佛舒广长舌相,不即此座亦不离。
尔时宝积诸长者,持七宝盖而献佛。
如庵道人道机熟,今亦即色以明心。
攒花簇锦出新好,而以组绣作佛事。
一一针孔一世界,一一花叶一如来。
森罗万象影重重,莫不一法之所印。
此座非高亦非广,此被非阔亦非狭。
舒即大千悉弥满,收入微尘不迫窄。
譬如随色摩尼珠,是被光明亦如是。
昼夜常转如是轮,须弥灯王为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