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

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shìzhōngzèngtàiběipíngwángwǎn
táng / quán

shòuxūnyōngshèngzhōngdǐngnài
zuǒshítiáojìnjìngsān

访fǎngtiānjīngzhàokōngchuánhàn
jīncháolínshàngpiānzhěnshèngqíngduō

翻译
他的功绩被授予法律,地位显赫如同中央大锅中的调料
辅佐时代,调和四方,竭尽全力清理全国
忽然间他访问了京城,却如汉代伏波将军般空有威名
今日他登上了麒麟阁,深深触动了圣上的深情厚意
注释
授:授予。
律:法律。
勋庸:功绩。
盛:显赫。
居中:处于中央。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比喻朝廷。
和:调和。
佐时:辅佐时政。
调四气:调和四季。
尽力:竭尽全力。
净三河:清理全国。
三河:泛指黄河、洛河、渭河地区。
天京兆:京城。
空传:空有声名。
伏波:古代名将,这里指有威望但未实职的人。
麟阁:麒麟阁,古代表彰功臣的场所。
偏轸:特别关注。
圣情:皇帝的情感。
鉴赏

此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为祝寿而作,表达了对受赠者北平王的敬仰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庄重,意境辉煌,充分展示了古典文学的修养。

"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宏大的气氛,"授律"指的是颁布法度,"勋庸盛"则是形容功业昌盛,而"居中鼎鼐和"则暗示了受赠者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德行的和谐。

"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这里"佐时"意指辅佐时政,"调四气"即调和春夏秋冬四季之气,而"尽力净三河"则可能是对北平王治理黄河、洛河、伊河等水域的赞誉。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这一句突然转向,似乎是在说某种神圣的探访或是某种祥瑞之兆,但又说这种消息只是空穴来风,如汉朝时期的伏波将军一样传奇而难以捉摸。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结尾部分,"今朝麟阁上"可能是指受赠者登上了象征吉祥和尊贵的高台,而"偏轸圣情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北平王的深厚感情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北平王功业、德行、治理水域等方面的高度评价,展现了权德舆对其上司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展示了自己作为臣子的忠诚与智慧。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风蝶令.题画蝶

纤草铺云毯,轻花缀锦衣。春深日暖爱双飞。

不管冷红落絮、送春归。舞怯香魂乱,兜回扇影低。

粉痕渐褪瘦来时。争不教人相对、惜芳菲。

(0)

疏影.咏梅。用白石韵

玲珑碎玉。忆罗浮旧梦,那回初宿。

谁是朋俦,除了寒松,应添几个修竹。

姗姗遥倚东风里,春只在、溪南溪北。

正嫩寒、纸阁无聊,合伴个侬幽独。

还恐濛濛细雨,枝头吹遍也,装点新绿。

欲寄相思,何处寻踪。记取雪深茅屋。

晶帘乍卷瑶台静,更三弄、素琴清曲。

把生绡、淡写芳姿,但觉暗香盈幅。

(0)

风入松

淡烟疏雨惜春阴。佳话记联吟。

虎山桥畔来游路,一丝柳、一寸愁心。

镜里良缘难再,画中幽梦还寻。百年遗迹到而今。

天意付知音。佩环归处瑶池远,有空闺、也感人琴。

何况多情潘令,泪痕应渍青襟。

(0)

清平乐.雨夜

短檠孤影。密雨敲窗冷。不奈频惊乡梦醒。

况是愁中闲听。铜壶漏水迢迢。凄凉最是今宵。

断送离人憔悴,几声滴上芭蕉。

(0)

边词十二首·其五

九月未授衣,十月边霜凛。

士卒夜苦寒,独抱雕戈寝,欲诉霍嫖姚,无奈生贵甚。

穿域正蹋鞠,阳春生兽锦。

(0)

秋蕊香

偶把金筝调抚。如怨如悲如慕。曲中弹出鸳鸯谱。

定惹周郎回顾。芳心更比莲心苦。怎分付。

隔窗软语丁宁诉。帘外喜无鹦鹉。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