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长安,缀秋光半在,琳宫高处。
骋目振衣,萧瑟画楼烟树。
沧浪双鬓京华客,无奈满城风雨。
凭飞槛河山千叠,消磨今古。红蓼摇汀浦。
与广陵游子,同牵愁绪。岭海回头,一梦重阳屡度。
可怜江阁黄花,憔悴向、戈船火鼓。延伫。
仔细把茱萸拈取。
叶落长安,缀秋光半在,琳宫高处。
骋目振衣,萧瑟画楼烟树。
沧浪双鬓京华客,无奈满城风雨。
凭飞槛河山千叠,消磨今古。红蓼摇汀浦。
与广陵游子,同牵愁绪。岭海回头,一梦重阳屡度。
可怜江阁黄花,憔悴向、戈船火鼓。延伫。
仔细把茱萸拈取。
这首明代末期的词作《惜秋华·九日同张黄美诸子登高》由梁清标所作,表达了词人在长安秋日登高时的感慨和情怀。开篇"叶落长安,缀秋光半在,琳宫高处"描绘了长安城内落叶纷飞,秋色半掩于华丽宫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壮丽的气氛。
"骋目振衣,萧瑟画楼烟树"进一步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场景,画楼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凄凉之感。接下来的"沧浪双鬓京华客,无奈满城风雨",词人自比为京城的旅人,感叹岁月流逝,风雨如晦,人生无常。
"凭飞槛河山千叠,消磨今古"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倚靠栏杆远眺,山河重重,时间的流转令人唏嘘。"红蓼摇汀浦"引入了秋天的典型意象——红蓼,与广陵游子一同触发了离愁别绪。
"岭海回头,一梦重阳屡度"暗示词人曾有过离开长安的漂泊经历,重阳节的多次回忆更显孤独与怀旧。"可怜江阁黄花,憔悴向、戈船火鼓"描绘了战乱中的菊花,象征着词人的哀愁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词人"延伫"驻足,"仔细把茱萸拈取",以茱萸这一传统登高习俗,寄托对亲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深深感慨。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独特的秋日登高之情怀。
文波不隔鸳鸯棹,盈盈水声银浦。
淡月眉纤,凉云鬓湿,罗袜姗姗微步。添河两度。
谢灵鹊今年,告劳酬汝。
未信仙家,艳情还被曙鸡妒。
人天一例怨别,恨无青鸟使,难寄书素。
镜里鸾孤,梁閒燕寂,赢得秋心如许。归飞倦羽。
问镌骨鹣愁,汜人知否。后夜相望,更怜风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