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月·其三》
《十月·其三》全文
宋 / 叶巽斋   形式: 四言诗

维此十月,可爱其日。光华朝升,融温晏布。

熙熙小春,物态和豫。清明在中,靡翳靡雾。

我公之政,莫不休燠。衣服其和,悦我黎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诗人叶巽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十月之中的美好时光。

“维此十月,可爱其日。” 开篇即表达了对十月的喜爱之情,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十月,作为一年之中过渡的季节,既有夏的余温,又有冬的预兆,是自然界转换的美妙时刻。

“光华朝升,融温晏布。” 描述了早晨阳光初升,温暖的光芒洒满大地的景象,给人一种舒适而宁静的感觉。“熙熙小春,物态和豫。” 进一步描绘了万物和谐共处的情景,仿佛小春天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清明在中,靡翳靡雾。” 诗句中提到的“清明”不仅指天气的清晰明亮,也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与纯净,没有阴霾与困惑。“我公之政,莫不休燠。” 表达了对治理者的赞许,认为其政策使人民生活安宁,气候温和,社会和谐。

“衣服其和,悦我黎庶。” 最后两句将话题转向民众,表达了百姓因治理得当而感到幸福与满足的心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叶巽斋的这首《十月》(其三),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深秋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叶巽斋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追悼张亨甫孝廉即题其娄光堂稿后

几年挟策谒天关,闽峤燕台数往还。

奇士曾闻倾北海,斯人何意老东山。

一棺盖后犹遭谤,万事生前只强颜。

凤羽未成螭驭邈,永留诗卷在人间。

(0)

从军行

幽燕少年年廿五,广颡庞眉气如虎。

复仇祇用一横戈,杀贼全凭几枝弩。

昨宵铁骑来边城,报君情急性命轻。

摐金伐鼓下榆塞,黄沙万里连行营。

山川萧条日无色,毡帐枪城愁不得。

奇勋不羡李征西,苦节徒怜苏属国。

诘朝烽火照狼山,鞭鞘指处千夫环。

身经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破敌归来见天子,酾酒椎牛劳将士。

戎装乍卸漫还家,明年又报边尘起。

(0)

晓霁发缙云行馆经桃花岭最高处

羁魂警遥夕,离烛煇未尽。

檐声断疏雨,绪风尚凄紧。

既晨感群动,怀远驾征靷。

宿雾纷漠漠,初阳辨隐隐。

崖倾云构发,路转峰势引。

长林或妨帻,仄巘但容轸。

盘纡得少愒,徒旅亦劳悯。

穿云石疑走,投烟鸟如陨。回壑鸣■潺,连山失崇蕴。

气挟海潮动,声与天汉近。

延赏景屡迁,穷跻步多窘。

览物各有惬,超兴固无本。

仙都结遐想,高骞谢尘坋。

(0)

扳倒井

君不见滹沱河中水不冰,一夕严寒冻合成。

又不见营头星堕夜不明,坏云如山压贼营。

帝王有真百灵顺,醴泉涌出更相印。

昆阳南去大道边,井泉流出水涓涓。

白水真人曾饮此,麦饭芜亭一例传。

麦饭芜亭不可见,井畔巍峨犹有殿。

入门肃拜吊斜阳,兴衰屡感沧桑变。

东洛宫阙久成尘,铜驼陌上野草春。

空余古井溶溶水,千秋留济往来人。

(0)

不见

不见乡园又十年,白云红树意茫然。

南华峰外斜阳路,谁看黄牛抱犊眠。

(0)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其二

苏公手迹十四书,张丑藏经几晨夜。

蜡笺久作烟云空,粉泽谁看风雨下。

先生真放本精微,后人伪体徒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汉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