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荡看采菱》
《西荡看采菱》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西荡看采菱,天晚菱叶绿。

菱花跗纤纤,菱丝腻如玉。

菱上蝴蝶飞,菱底翡翠宿。

菱角弯两头,寸红不盈握。

菱女䑠鸼船,赤臂骭如束。

明漪回睐嫣,暗岚上鬟溽。

但邀西风怜,不解团扇曲。

东荡有华楼,楼上灺残烛。

烛边双荷华,鸳鸯睡方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荡湖畔采菱女劳作的场景与湖面的宁静之美,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

首句“西荡看采菱,天晚菱叶绿”,开篇即以“西荡”点明地点,通过“看采菱”引出主题,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菱叶在晚霞中泛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接着,“菱花跗纤纤,菱丝腻如玉”两句,细致地刻画了菱花与菱丝的形态,用“纤纤”形容菱花的细小精致,用“腻如玉”形容菱丝的光滑细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菱的美丽与质感。

“菱上蝴蝶飞,菱底翡翠宿”描绘了蝴蝶在菱花上翩翩起舞,翡翠鸟在菱叶下栖息的情景,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菱角弯两头,寸红不盈握”则转向对菱角的描写,强调其形状和颜色,暗示了收获的季节和菱角的鲜美。

“菱女䑠鸼船,赤臂骭如束”描绘了采菱女驾着小舟,赤裸着手臂和大腿,辛勤劳动的场景,体现了她们的勤劳与朴实。

“明漪回睐嫣,暗岚上鬟溽”则是对采菱女的侧面描写,通过水波的倒映和山岚的轻拂,表现了她的美丽与温柔。

最后,“但邀西风怜,不解团扇曲”表达了采菱女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东荡有华楼,楼上灺残烛”转而描绘了远处华美的高楼,与采菱女的劳作形成对比,暗示了社会的不同层面。

“烛边双荷华,鸳鸯睡方足”以高楼内的景象收尾,通过“双荷华”和“鸳鸯”的形象,寓意爱情的美好与和谐,与前文的采菱女形成呼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洪武十九年夏五月不雨广信郡太守番禺彭公推府灵台李公率所属及父老民人祷于群祠祝词甫毕甘雨随至三日之间四郊沾足赋诗志喜用以见二公精诚所致云·其三

天泽从今大有年,山花野草亦欣然。

馨香始信神灵格,歌咏咸夸郡府贤。

谷粟豪家须落价,鱼虾近市不论钱。

若将汗简书奇绩,太史文章笔似椽。

(0)

潞州陈节判叔铭过临淮惠紫团参一本作诗贻吴教授

上党人参五叶齐,紫团山顶碧云西。

来寻金线重楼草,教斸丹厓五色泥。

具体宛然分手足,按方时许入刀圭。

悬知上药无炮炙,解使仙翁寿域跻。

(0)

竹村

竹村深处问仙家,石洞琅玕长碧芽。

鸾鹤秋高横铁笛,鸡豚社近漉乌纱。

山阴越上人相讶,渭水淇园客漫夸。

唤取陵州文太守,筼筜谷底问年华。

(0)

送王子章·其一

南风闽海早归来,青眼相逢一笑开。

彩笔题春云满座,银灯照夜月当台。

枢庭正用萧张杰,宾幕终归管乐才。

况是故园生意好,桃花流水出天台。

(0)

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其一胜金黄

幽花黄胜袅蹄金,唤醒人间富贵心。

正色本来天造化,风霜不怕九秋阴。

(0)

题瘦马图

万里沙场踏雪还,凌然病骨箭痕斑。

内官有意勤刍牧,置在春风十二闲。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